《托比的降落伞》 | 月亮婆婆有声电台

《托比的降落伞》 | 月亮婆婆有声电台

2015-05-26    03'19''

主播: 月亮婆婆有声电台

1097 40

介绍:
让害怕的心安全降落 明天出版社副总编辑 刘蕾 “害怕”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极为普遍的心理问题。孩子的害怕千奇百怪:有的怕见生人,有的怕妖怪,有的怕暴雨闪电,有的怕黑,有的怕老鼠,有的怕迷路,有的怕打针,还有的怕找不到妈妈……至于如何解决“害怕”这个问题,作家们使出了各种奇招,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如何进行心理自助的。 托比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胆小,所以他采取了自我保护措施——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要带着他的降落伞。早上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饭、在外面荡秋千、玩跷跷板、滑滑梯、和妈妈去动物园,他都会背着这个降落伞。背着降落伞,让托比觉得安心。降落伞超级有用! 可是这一天托比却遇到了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情:和他形影不离的小猫亨利爬到了树梢上。好朋友遭遇危险,他怎能袖手旁观呢?于是,顺着荡悠悠的梯子,托比鼓起勇气往上爬。这是一段怎样的心路历程哟!托比终于站在了树屋上,他从自己身上解下降落伞,系在亨利身上,亨利因此得以安全着陆。接下来,托比却发现自己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孤零零地置身于高高的树上,而降落伞却不在身边!这太不安全了!当身陷困境的人意识到所有的依靠都指望不上的时候,体内往往会爆发出巨大的潜能,包括前所未有的勇气和胆量。托比也一样,他把刚刚对亨利说过的话郑重地说给自己听:加油!没什么好怕的!于是我们欣 喜地看到,托比一点一点地安全落地,而他的身上却没有降落伞! 经历过这件事以后,托比发现:自己对降落伞的需要越来越少了。 终于有一天,他出门没有再带上降落伞。 很显然,这是一本帮助孩子战胜自我的图画书。主题明了,叙事简洁,用故事解决问题,绝无说教味道。我们读完以后分明可以感觉到,托比已经成功地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内心变得强大起来。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准确地把握住了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由于年龄尚小,生活经验少,他们还无法与世界建立起清晰的对应关系。他们的思维更多地保留着原始特点,他们被认为是天然的“泛灵论者”,往往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界线。幼儿的这个思维特点往往与发达的想象力相关,他们之所以感到害怕,是因为发达的想象力助长了客观事物的强大对立,造成了心理上的自我压迫和不良暗示。故事里的托比正是这样的,他从床上、餐椅上、刷牙的小凳子上爬下来,尤其是从高高的树上爬下来,该有多么艰难!这些心理成长路上的艰辛和挫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和舒解,只会演化为各种成长的烦恼。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许多被放大的画面,夸张地描绘出托比的恐惧心理,再加上俯仰多变的视角,我们能清晰地窥探到托比心中的害怕有多么强大。值得一提的是,画面富有冲击力的表现和平常质朴的文字相得益彰,对比中使托比的问题得到了强烈呈现——看似平静的生活里隐藏着托比与年龄相符的深深胆怯与不安,他需要一个代表安全感的东西去依恋,让他从心理上变得自信和强大!这种夸张手法在画面上的使用,形象地表现了孩子因胆小不安而生出的不着边际的想象,相信看过这本书的小读者一定会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 马特•奥特莱为这本书绘制的独具风格的插图,让人忍俊不禁。他用多变的视角、松弛的线条和夸张有趣的画面讲述故事,不仅拓展了作品的情感表现空间,而且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叙述张力。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托比被困树上时连续出现的那三个跨页大图,画家有意把小小的托比放置在一个颇具梦幻色彩的广阔天地中,那架小梯子仿佛成为一架高耸入云的天梯,家门口的那棵小树也成了一艘遨游太空的飞船,带着托比那颗自我鼓励、自我肯定的心,一路飞向现实中安全的陆地。我们再看那两幅有大象出现的画面,第一幅图中的大象威猛凶悍,托比吓得躲到妈妈身后,只占据了左下角小小的一块地方;第二幅图中被放到左下角的就是那头大象了,它完全没有了第一幅图中的高大威猛,托比则非常轻松地和妈妈俯视着它。这个视角的转换暗示着托比的心理正渐渐变得强大起来。最后一页是一个家庭生活的寻常景象——托比醒来后下床,画家用的是最为常见的平视视角,一切都恢复了正常,暗示着托比已经完全克服了内心恐惧。 在这个名为《托比的降落伞》的故事里,托比其实一次也没有用到过降落伞。我想这应该是作者的有意设计,在这里,降落伞可以理解为心理保护伞,唯有挣脱掉它的保护,恐惧的心才能放下,心灵才能真正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