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发现】—国学大师王国维

【人物发现】—国学大师王国维

2016-02-29    04'59''

主播: 中国石油大学广播电台

219 12

介绍:
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他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本期人物发现,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国维,一起走进他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生于浙江海宁县,。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号观堂,是我国著名学者。其学术研究涉猎广泛,著作宏富,成就甚高,有《观堂集林》,《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殷商制度论》,《宋元戏曲考》等62种。 王氏家族世代书香,家学渊源及学人辈出的海宁乡风,对王国维的成长和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兼之晚清国民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产生了包括王国维在内的一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即为“国学”。 “国学”之名,始自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国学”。 若说“国学大师”的称号,王国维当之无愧。他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他与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合称“甲骨四堂”,是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的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他精通英、德、日三国语言,这使得他在研究宋元戏曲史时独树一帜,成为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不仅如此,他更是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裡寻他千百度,回首驀見,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先生巧妙地借用古人诗句讲做学问的境界。一语中的,十分透彻。 陈寅恪曾评价道“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梁启超更是称赞王国维“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此公治学方法,极新极密,今年仅五十一岁,若再延十年,为中国学界发明,当不可限量”。 然而1927年6月2日,他在人生学术鼎盛之际,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让人为之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