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89:半生缘

vol、89:半生缘

2016-11-10    07'33''

主播: 商工微声电台

76 4

介绍: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商工微声电台,我是阿宸。今天我们走进的,是一名女子。 文字像一把华丽又寒冷的剑,她优雅地挥舞着,爱情像一场绚烂而冒险的旅程,她坚定地飞蛾扑火。她是中国文学史的奇葩,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在她极富传奇的一生中有绚丽惊世的成名过往,有痴心不悔的爱情经历,有十里洋场的上海故事,有华美悲凉的香港情缘,还有离群索居的人生迟暮,她就是张爱玲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张爱玲的评价都是褒多贬少,似乎所有人都敬佩、欣赏这个女子。刚接触到“张爱玲”这个名字是在我念中学的时候,我的一个语文老师在我的周记评语上写到:我比较喜欢张爱玲的书,丰富多彩,脱俗,温雅。然而这个名字悄悄地走进了我的脑海里,由模糊到清晰。不知道该用怎样华丽的词藻去形容她,善良或聪慧都太浅显。说她是才女,似乎太俗气。世间没有一棵植物能形容得了她,包括那种叫独活的药草都不够准确。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相信,有一个女子着一袭华美的旗袍,昂着高贵的头,略带淡淡的笑容,娓娓向我们道来。 民国,那是一个拥有古典气质,又携带现代风情的年代。而民国时的上海更是一座独具风情的城市。张爱玲便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气息的年代。张爱玲的祖母是晚清名人李鸿章的女儿,祖父张佩纶是个旧官场的清流人物,所以,张爱玲是簪缨世族,虽然后来家道中落,但是家族留下的历史文化积淀却浸泡了幼年时期的她,让这个女子有着一股迷人的古典气息。 张爱玲的母亲濡染了五四新浪潮的新事物,成为了民国初期的新女性,而张爱玲所说想去英国留学,大概也是因为受母亲的影响。母亲穿起时尚漂亮的洋装,弹着优美的钢琴曲,告诉她英国是个美丽的雾都,时常下着浪漫多情的烟雨。这样动人的场景在张爱玲小小的心窝里扎了根。 从十一二岁开始,张爱玲就展现出不凡的文学天分,后来她因为战争原因,无奈去了港大,在那里,她的写作生涯才真正开始了爆发。用英文写作,以影剧评论为开端,让张爱玲真正踏上文学之路。之后,张爱玲的佳作似枝头繁花,纷纷洒洒。她刊载了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琉璃瓦》、《封锁》、《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散文有《散戏》、《更衣记》、《烬余录》《炎樱语录》等。张爱玲竟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创作出如此多的妙文,已登上了上海滩的文坛巅峰。正如柯灵所言:“张爱玲在写作上很快登上了灿烂的高峰,同时转眼红遍上海。”如同在寂寥的银河里,张爱玲是那枚月亮,在万里丛林中孤傲又孤独地闪耀。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二十四岁,这一说早不早说晚不晚的年华,张爱玲穿过缘分的岔路口,邂逅了一段不平凡的爱情。张爱玲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男子,让她心甘卑微于尘埃里开出花朵。 他叫胡兰成,是一个野心勃勃,不甘只作一辈子穷书生的而又风流多情喜好挟妓啸游的汉奸。这样一个男人,向来孤傲的张爱玲如何会对他倾情?或许他就有这样的本事,或许是他那几分才华,又或许是他那几句信誓旦旦“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誓言吧!然而不管怎么样,她终究还是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了。 然而最后,胡兰成还是没有许她安稳,却让她在这段感情当中漂泊无依。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七十五岁的张爱玲病逝在洛杉矶的一所公寓里,没有人知道,直到一个星期后才被人发现。 她安详地躺在大厅中的精美地毯上,穿着赭红色的旗袍,身体是那么的瘦弱。她的房舍很简单,很洁净。没有任何装饰品,地上有几张散落的稿纸,桌面上还有一部永远不能完成的手稿《小团圆》。 依照张爱玲的遗愿,将她的骨灰散向苍茫无边的太平洋中。若流水有情,将她送回上海故里。因为她是从上海那个地方来,她是在那个地方穿上人生第一件旗袍,她是在那个地方写下人生第一篇文章,她是在那个地方结下人生第一段情缘,亦是那个地方让她沉浮。 世间曾有张爱玲,世间曾有一个这样的女子,曾经那样来过,又那样走了。但我们从未遗忘过,这样风华绝代的女子,我们怎能遗忘! 好了,今天的节目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希望你也和我一样同样喜爱这个优雅而又高傲的张爱玲。,阿宸与你下次再见。 主播:王莺歌 后期:陆新源 责任编辑:毕研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