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E07 太平人寿:保险企业运用云技术的痛点及实践场景

S4E07 太平人寿:保险企业运用云技术的痛点及实践场景

2018-07-27    08'49''

主播: 财资一家

144 2

介绍: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不是互联网企业才会谈论的话题,保险行业对此抱以极大的兴趣,并已经付诸实践。本期将为您带来“科技赋能保险价值链”第七讲,保险企业运用云技术的痛点及实践场景。本期分享的内容主要是太平人寿首席信息官熊明先生的观点。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根据2017年KPCB的统计,18岁以上用户日均浏览数字内容的时间,更多是发生在移动端,PC端逐年有略微下降的趋势。移动端浏览量快速增长带来了流量红利,国内的保险公司科技化应用迅速发展,各大流量入口纷纷上线保险模块。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保险数字化趋势不断增强,5年间,传统渠道的业务占比从99%回落到92%,互联网渠道占比从1%增加到8%。从这个角度来看,保险公司需要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些科技领域布局,迎接这个变革。太平人寿首席信息官熊明主要从太平人寿的实践出发,介绍了云技术运用于保险行业的痛点,并且带来了太平云的实践场景。 传统的计算资源使用模式,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传统的计算资源使用模式是资源局域化,一台机器在本地,共享比较困难,资源的扩展和收缩会要求硬件进行调整,配置需求时间长。资源不能共享,资源的使用者同时是资源的拥有者。而云计算的模式能够支持多节点的分布式并行计算,能够对分散的资源进行池化管理、动态调配、快速布置,提供云端服务,公共云使资源使用权和拥有权分离,大大节约了资源的使用和调配成本。 云技术给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在企业具体运用云技术时却也遇到了诸多痛点。 一、资源的在线弹性伸缩。保险企业希望能够以敲击命令的形式,在系统不下线的前提下得到资源的扩张,包括节点数量的增加以及节点上CPU、内存、硬盘、容量的增加。目前有些云服务提供商做得好,有些还需要改进。 二、关系数据库的高并发分布式事务处理(OLTP)。保险领域经常用到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高并发、分布式的事务处理是云计算架构里面特别重要的特征。在一个分布式系统里面可能有多个PC,但是相互之间时钟不能同步,每个计算机时间有微小的差别。而分布式事务处理是分布式数据库的核心能力,核心要求就是时钟要同步,GoogleSpanner用了一个全球的GPS,所有PC跟这个GPS进行时钟同步,这样一来,对高并发的分布式事务处理达到了一定的优化效果。 三、OLAP大数据存储分析。仅从自身保险用户的层面来看,大型保险公司的数据还是静态的,而如果保险公司跟互联网的数据相对接,动态的用户行为数据大量涌入,这时对数据查询的要求大大提高,这种情况下,目前最成功的存储案例是用列式存储,所以整个存储的架构会彻底转变,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其实是GoogleDremel。现在的开源系统里面没有相应的做得同样好的产品,这对保险公司来说也是一个亟须提高之处。 四、全链路压力测试。全链路压力测试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常常需要配备外部厂商做压力测试,需要找一个好的厂商,或者企业自身做一套系统,这都是需要相当高的成本的。在这一点上,国内的这些厂商亟须提高。 五、自动化运维(DevOps)。说到云就离不开自动化运维,云做得比较好的公司,自动化运维的程度都相当高。自动化运维就是在企业负债不均衡时可以自动平衡,在硬件出现故障时自动下线有故障的硬件,在需要进行灾备时自动进行灾备,而更好的情况是谷歌有机器人可以把数据自动备份到磁带上面,因为磁带的存储时间超过磁盘的存储时间。国内的厂商在自动化运维方面还是需要有所提高。 六、渐进式阶段性的灰度发布。通常系统修改bug、上线新的功能,这些发布都是从0到1的跳跃,旧版本一瞬间更新到新版本,但是,在互联网应用空间这种发布有巨大的风险。熊明用美国的一个例子做了具体阐述。华尔街一家做股票交易的公司在发布时引入了错误的参数,让整个公司几十亿美元的资产化为灰烬。对于金融公司而言,发布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够被及时探测到,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金融公司应该有一套渐进式、灰度的发布策略,发布新版本时应该从少量流量着手,比如千分之一的流量,关注一天有没有问题,先试试一台机器有没有问题,再扩展到几台机器,如果没有问题再扩展到数据中心,直到所有的数据中心,这样渐进式灰度发布,而不是0到1的跳跃。 为了处理确定性需求,匹配传统技术解决方案,传统的保险业务系统更多是具备全功能且需要保持稳定的庞大系统。而互联网模式强调敏捷与快速迭代,它们基于微服务、API等基本元素,支持自动化运维,跟传统的模式和IT解决方案差别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不可能轻易地放弃老系统,进到新系统,更多情况下,传统的核心业务系统和支持互联网模式的核心业务系统会并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数据同步,逐步换代。 下面,熊明先生介绍了两个实践场景,分别是“太平云保”和“太平保宝”。 一、“太平云保”。太平云于2017年上线,第三方场景和应用正处于逐步成熟的过程中。在太平云的基础上太平人寿建立了一个互联网的核心业务系统——“太平云保”,这个系统的建立是为了解决业务上的很多痛点,比如不同渠道上线无法重复使用、商用上对接一个渠道上线一个产品时间耗时多、老的核心业务系统没有办法达到7×24小时的使用、老的核心业务系统不能在线上进行升级等。“太平云保”的建立,解决了秒杀类业务的系统瓶颈,可以提供7×24小时的响应服务,提供互联网产品快速发布,也可以实现第三方的对接。 二、“太平保宝”。“太平保宝”是基于新场景保险所建造的互联网保险平台,场景保险的核心优势在于用极低的成本满足海量用户的碎片化需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而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收集、筛选并分析特定场景下用户的热点需求,设计人性化的产品,在传统与新型领域进行改造创新,为公众提供更多层次的定制保障服务。 不论是数据处理,保单数据、客户数据、网络交互数据、可穿戴设备数据、应用、保险超市,还是保单对于客户的服务、理赔、健康管理,从算法与模型精准营销会根据客户的信息进行分析,做一些精准营销方面的事情,定制化的产品服务,精细化的核保模型,甚至包括人工智能的车辆智能定损,等等,都离不开云架构的支持。熊明表示,通过在太平云上的实践,太平保险更加相信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且这会给太平人寿整个集团带来很大的潜力。 我们来总结一下熊明先生介绍的云技术在保险企业的痛点及实践场景。痛点有:资源的在线弹性伸缩、关系数据库的高并发分布式事务处理、OLAP大数据存储分析、全链路压力测试自动化运维和渐进式阶段性的灰度发布。实践场景熊明先生介绍了两个,一个是“太平云保”,一个是“太平保宝”。 本期《财资一家·有声杂志》分享的保险企业运用云技术的痛点及实践场景就是这些内容,感谢熊明先生、泽为咨询和《财资中国•财富风尚》杂志的支持。更多内容大家可以从杂志当中查阅。 如果您有想听到的内容,或者对我们的栏目有建议或意见,欢迎留言评论与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