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E05 浙商银行:金融科技,构建未来智慧银行体系

S4E05 浙商银行:金融科技,构建未来智慧银行体系

2018-11-20    09'07''

主播: 财资一家

165 2

介绍:
《财资零距离》, 一起听见财务变革和金融创新的真知灼见。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近年来,金融科技为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激发了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和创新。在“Fintech”的浪潮中,浙商银行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科技的前沿领域,紧跟时代风向,陆续将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众多“黑科技”从幻想带入现实,实现了银行服务渠道和模式的转型升级。 本期《财资零距离》一起来听浙商银行借助金融科技构建未来智慧银行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银行业如何将科技创新渗透到自身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扎实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给出的答案是:善用金融科技,提升普惠能力。 迈向“科技引领”之路 为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浙商银行围绕“创新引领、共享发展”的主题,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突出重点、关注热点”的思路,积极将科技创新渗透到自身的转型发展过程中,提升普惠能力。浙商银行积极发挥信息科技对业务、产品和管理创新的推动作用,大力拓宽互联网获客渠道,率先推出B2B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方案及特色平台(购销e网和购销通),打造了“涌金票据池”“资产池”“增金财富池”“增金宝”“小微钱铺”等一批拳头产品。 2016年年底,浙商银行研发推出了全线上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点易贷”,该产品集大数据解读、电子化签约、全线上操作于一体。客户通过浙商银行小微钱铺App在线递交申请后,后台系统根据申请表中提供的信息,自动抓取客户经营信息,根据大数据进行研判,1小时即可完成审批,广受草根创业者欢迎。目前已经推出点易电商贷、点易光伏贷、点易商超贷等子类产品,至今已服务1800余家企业、发放贷款2亿多元。 2017年1月,浙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移动数字汇票产品正式上线并完成了首笔交易,浙商银行已于2016年12月成功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移动数字汇票平台,可为客户提供在移动客户端签发、签收、转让、买卖、兑付移动数字汇票的功能,并在区块链平台实现公开、安全的记账。同时,2017年8月,浙商银行再次推出业内首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应收款链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企业应收账款转化为电子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在应收款链平台上,付款人签发、承兑、支付应收款,收款人可以随时使用应收款进行采购支付或转让融资,有效盘活上下游企业的应收账款,减少资金占压,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去杠杆、降成本、增效能”。目前正在进一步深化区块链对服务实体经济的探索与应用。 搭建“双云”平台,构建智慧银行体系 随着业务发展,特别是金融互联网业务场景下,对数据共享分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架构模式较难满足业务需求。为应对互联网金融或者说金融互联网应用场景下,高并发、高流量、访问的不确定性等业务需求,浙商银行选择建设了采用互联网分布式技术的“互联网云”平台。同时,与传统应用技术一脉相承、部署传统应用系统的“通用云”平台,构成了“双云”平台架构。基于互联网云平台,浙商银行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云”技术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把全部科技设备硬件装入到一个“池子”(资源池),这时每一个硬件设备不再是单独的个体,它们可以抽象地看作一个个“水分子”,通过各种“作用力”连接在一起,就像液态化一样,每接入一个外部的应用系统视作该“池子”新增加一个阀门,阀门开启,池子中的资源就会流向该应用系统,并且按需供给,时时调控。这样,由于每个应用系统的使用高峰存在“错时”现象,所以实现了资源的整体调度,大大提高了效率。 “互联网云和通用云共同组成的‘双云’平台,能够提供高性能、高可用、低管理成本、可弹性扩展的技术基础设施,有力支持我行基于双核应用架构体系的智慧银行建设,最终实现支持对外输出服务能力的云战略。”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数字科技普惠的广泛推广运用,必将大大提高商业银行服务普惠金融的水平和能力,让小微金融模式的商业可持续更具有现实可实现性。” 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之路 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认为:“普惠金融需要服务的对象有很多,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普惠金融的目的是为这些群体造血,但普惠金融更需要平衡好商业可持续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由于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短、经营管理不够规范,自然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因而,银行必须形成风险可控的规模经济,才能真正实现收益覆盖成本。其中,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则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浙商银行早在成立之初就开始建立数据仓库,之后又建成大数据仓库平台,对行内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积累,同时引入业界同行、舆情、海关、司法、征信、运营商等外部数据,不断丰富平台数据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客户准入、反欺诈、客户关联关系识别、额度审批等具体环节,显著提高信贷处理准确性和处理效率。同时,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了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监测系统、非现场监测系统、反洗钱系统等风险防控系统,构建自助智能分析平台、互联网行为分析平台和大数据建模分析平台,为贷款业务提供信贷风控、反欺诈等服务,提高风险管理的覆盖面和精准度,进一步为大数据助贷、精准营销、风险控制、决策支持等提供全面的数据和平台支持。 作为银监会三家小微业务重点联系行之一,浙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截至2017年11月末,浙商银行已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132家,小微专业服务团队逾千人,国标小微贷款余额达1790亿元,占各项贷款30.58%,占比位居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首位。已累计授信服务小微客户超16万户,累计发放贷款超6000亿元,对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覆盖面进一步加大。同期,该行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为1.08%,处于同业优良水平。 本期《财资零距离》的内容就是这些,更多内容可以查阅《财资中国•财富风尚》杂志,如果想要获取更多银行的深度资讯,也可以关注我们的银行业观察报告。 如果您有想听到的内容,或者对我们的栏目有建议或意见,欢迎留言评论与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