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之行》冉学东

《千阳之行》冉学东

2024-01-24    07'50''

主播: 强莉为您读诗

236 1

介绍:
《千阳之行》 作者   冉学东   前几天,作家杜文娟说到宝鸡千阳湿地去逛,问我去不去,久住旱塬的我出于对湿地的好奇,应承她走就走,去的这天方才得知千阳行是应千阳县县委宣传部相邀的一次采风活动。 以前,论说我去过宝鸡趟数不算少,但最远只是去过宝鸡的凤翔县,关中西陲的千阳县早也听说它很美,我却始终没能腾出时间去逛一趟,这不,赶好撞上秋高气爽十月,我自然地想与朋友一路交流之外,去领略千阳之秋的绚丽。 这日晌午,来到一个镇上,穿过一座村庄,又漫步田间地头,一阵阵的果香味扑面而来,禁不住诱惑的我们就到果园里看个究竟。主家见众人问苹果的口感咋样,虽然他闪烁其词说到果子的甜与美,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及大家尝一口。主家明白做买卖,古人常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生意场上的事有了送才有的赚。主家送红彤彤的苹果给我们尝,言辞中方才得知,他并非简单的买卖人,原来他是西农大的杨教授,送我们尝过甜到心的苹果是他科技研发的新品种,听到杨教授果园里科技研发的新鲜事,还听说他以点带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致富经,城里来的大作家便赞不绝口的说乡下咋说也比城里好。 宣传部干部带我们来到一家村办的刺绣厂里,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在刺绣厂的院落里扎堆做活儿。她们围坐在一起,手指带着顶针,各自穿针引线,绳子从孔里穿过,一孔挨着一孔,一线挨着一线,密密麻麻,密不透风地在纳鞋底,有人在缝纫机上做绒布鞋口,等这边的鞋底做好之后,他们上好鞋帮,做鞋的活路才算告尾。此外,又如老虎枕头,老汉抽烟,村妇洗衣,老婆赶集等诸如关中人常见的生活画面也栩栩如生也被她们刺在刺绣作品之上,刺绣厂的这幕场景,仿佛忽然间又将处于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拽回了曾经的回味无穷的一个年代。 饭罢,我们一行采风成员驱车来到千阳县湿地,此地是南北走向走廊,大纵深长约二十公里,湖面宽度约二三公里。千阳县湿地北靠千原,南依陇山,可谓群山叠翠,又是绿树葱葱,稍有吹风,放眼望去,湖面必是碧波荡漾。而湖面四周极尽满目的灌木丛林,也许是因气候适宜,或是是因依山傍水,此处俨然成为了花脸鸭、针尾鸭、绿翅鸭、赤颈鸭、白鹭等一些名贵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因了此故,千阳湿地顺理成章成为内陆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栖息站。 我们走进千阳湖的最里端,一处人工沙滩地上,有人在惬意地荡着秋千,走近湖面,一袭白裙子的少女在湖边独自散步。落在湖边的白鹭却一动不动,人与鸟类和谐共处场景实为少见,大都市赶来的摄影师立刻抓住机会,选好位置,把握住快门只听到咔嚓咔嚓的拍照,在他们每个人的选题中,有人认为这也许是他所拍摄的不一样千阳最美的一张照片,我们在沙滩地走动,逗留一阵过后,转而又来到一处白桦林,沿着木桥一直走去,曲径通幽,走完白桦林便是一片芦苇荡,此刻,恍惚又回到童年的时光,因为,小时候村里在雨水过涝的年代,芦苇荡曾是我与玩伴戏水打水仗的乐园啊! 除过千阳湿地以外,燕及广场的望鲁台算是闻名遐迩的一个景区了,提到燕及,熟知孔孟文化的人大多都知道,燕及是孔子七十二圣贤之一,他学来儒家文化返回家乡,修建一座望鲁台,表达他思念老师之情,燕及尊师之举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典范,故而,燕及广场的望鲁台被世人称为中华尊师第一台,采风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登上一处抬塬之上的望鲁台,极目四望,心旷神怡,山水相间的一座小城千阳,城市的轮廓着实很美,这不,一处抬塬被红叶装点,一汪湖水碧波荡漾,几重山脉约隐约现,几许人家炊烟升起,更远更高的天空上一群白鹭任由着在飞,这鸟儿莫不是在寻找它过冬空巢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