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刹——六榕寺》

《南粤古刹——六榕寺》

2018-06-26    05'27''

主播: 烛影~

425 3

介绍:
南粤古刹--六榕寺 (一) 六榕古寺坐落在被称作“五羊城”的广州市六榕路上,始创于南朝刘宋年间(420—479年),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悠久历史。寺内宝塔巍峨,林木苍翠,鸟语花韵,禅意昂然;珍藏有六祖像、王勃碑、东坡书匾等具有相当历史文化价值的艺术瑰宝,是一处清净庄严、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佛教丛林。 据史载,六榕寺初创时仅建有佛殿一座,山门朝南而向,至梁大同三年(537年),内道场(皇室)沙门昙裕法师自扶南求得佛舍利返国抵达广州时,因病得梁武帝诏许留居本寺,即发愿在殿前建塔,瘗yì藏释迦佛真身舍利,后得武帝赐名“宝庄严寺舍利塔”,成为羊城佛教一大著名伽qié蓝。 唐初,寺僧重修舍利塔后,才子王勃往交趾省xǐng亲,到本寺进香礼佛,应邀为撰“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记”,赞其灵瑞云:“忽于此塔重睹神光,玉林照灼,金山具足,倏来忽往,类奔电之舍云;吐焰流精,若繁星之转汉。”残唐五代时期,宝庄严寺改作南海王刘yǎn宗室女尼的修行道场,易其名为长寿寺。南汉末年,战火四起,胜迹亦湮yān没不存。 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寺僧募资重建寺院,并铸六祖慧能大师铜像以为纪念,寺额改称为净慧寺。宋元佑元年(1086年),又重建千佛宝塔,至绍圣四年(1097年)功成。新塔为砖木结构,外有八角九层,内有十七层,供奉有贤劫千佛像,又称千佛塔。 明洪武六年(1373年),大半寺院被强权割建为“永丰谷仓”,总计16座,成为兵家囤积食粮之地,此时寺院仅存佛塔及观音殿,道场太小,洪武二十八年,寺院被并于本城西郊的西禅寺。光绪元年(1874年),官府出资重修佛塔,次年四月竣工,改称净慧寺为“六榕寺”。 六榕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唐朝著名诗人王勃在《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中这样写道:“此寺乃曩nǎng在宋朝,早延题目。法师聿yù提神足,愿启规模,爰yuán于殿前,更须祢之塔。”宝庄严寺就是六榕寺前身,可见早在南朝宋代,六榕寺就已初具规模。 六榕寺与光孝寺、华林寺、海幢chuáng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寺内宝塔庄严,文物荟萃,留下不少历史名人足迹。舍利宝塔、王勃石碑、六祖铜像、东坡墨迹等,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成为广州历史文化的精华。 六榕寺因唐代诗人王勃撰写碑文而添风韵,因宋代诗人苏东坡题字而得大名。 在寺院大门两边挂有一幅楹联:“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 其中“博士”指的是王勃,年纪轻轻就夭折的王勃留下的文章并不多,因此他为六榕寺写下的碑文更显弥足珍贵;而苏东坡的文采风流,靠着他手书的“六榕”而留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