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玉门关之汉长城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玉门关之汉长城遗址

2019-06-15    02'07''

主播: 游敦煌

161 0

介绍:
宏伟、壮丽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创造。西汉时,中原王朝为了对外抗御匈奴骚扰,加强边塞建设,对内安定百姓生活,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同中亚、西亚各国的贸易和友好往来,由令居,即今兰州河口开始,经河西走廊张掖、额济纳旗、金塔、嘉峪关、玉门、安西等地到敦煌西湖的马迷途建起了长城,这便是汉长城。 在玉门关附近保存下来的除碱墩子至马迷途的汉长城干线外,还有玉门关至阳关、阳关至党河口、马迷途至弯腰墩的汉长城支线。 随着两千多年岁月的流逝和风雨流沙的破坏,玉门关附近的部分长城被夷为平地,但还有一大部分长城被保存了下来。其中,玉门关西面当谷隧一带的长城保存较好,地基宽三米,残高三米,顶宽一米,为我国目前汉代长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玉门关附近汉长城的结构并无砖石,而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其中,北湖、西湖一带,生长着大片红柳、芦苇、罗布麻、胡杨树等植物,这里的长城就用这些植物的枝条为地基。在地基上铺土、砂砾石再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 在玉门关附近的长城内还保存有在低洼地铺盖的细沙,这就是天田。敌军经过时会留下脚印,是一种用于观察敌情的防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