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地带】爱情文艺片

【观影地带】爱情文艺片

2015-09-14    12'02''

主播: 龙岩学院广播电台

31 0

介绍:
爱情文艺片,我认为这是本月最好的一部了 《1980年代的爱情》更像是导演霍建起与作家野夫,这两条流淌了十几年奔腾大河,偶然的一次灵感交汇。 当百炼精钢遭遇绕指绵柔,精妙捕捉到曾经特定政治时代后爱情的含蓄与守候,既有老一辈问题带来恐惧伤痛,也有青春期的躁动不安,却淡化了血雨腥风的文革背景,这片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想起男女主角虽是今生无缘、鸳鸯难聚,但霍、野二人却送上了一杯清新香茗,尽管有点缓慢、有点平淡,还有点苦。 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动荡年代里有缘无份的爱恋,当下派回乡的关雨波与丽雯,偶然在寨子里的供销商店相遇时,曾是青梅竹马的双方,真挚情愫死灰复燃,却由于老一辈政治问题,始终是发乎情止乎礼、欲罢还休,无奈地面对着悲剧宿命。 尽管情节不紧不慢,没有多大的起伏,起承变化也都在意料中。但这种文艺片有诚恳、有沉思、有情怀,追求着精雕细琢、静态唯美,以及内心的矛盾、纠葛、寂寞。 例如孤男寡女围着火炉深夜长谈时,恐怕放到现代社会,早已是滚床单了,却是相离而去;再如老相好多年后重逢,双方已经是酒后激情,恐怕放到童话故事里,不是结婚,就是同居,最起码是幸福“在一起”,但影片则给了一个残酷结局。 没想到《永不磨灭的番号 》的芦芳生,追女生时油腔滑调,借酒浇愁时颓废,都努力还原文艺青年姿态,像是陈思成、王学兵那种感觉。 没想到90后美女杨采钰演的丽雯,则像是山口百惠、徐濠萦、吴倩莲青春版。她是端庄知性、冷艳孤傲的奇女子,指责男主角酗酒颓废,却鼓励他重新振作,为了养育反革命父亲,不卑不吭封闭了情感,始终冷静地回避着爱人。 杨采钰演情感戏很克制,内心又仿佛有一团火,希望以后星路能坦荡。《太平轮》掌镜摄影师石娈,用柔和温润的色调,将溪涧绿林、山间雾霭、桥下流水拍得诗情画意。美术指导吕峰则用复古的水杯、课桌等道具,还有“哭婚”和“跳丧”两段独特民俗,保证了《1980年代的爱情》的返璞归真。 影像优美,音乐悦耳,故事悠长,略带忧伤,彰显了霍建起导演对文艺片的诚恳态度。遗憾在,有一些戏剧闲笔,刻意拉了后腿。前面领导政治讽刺口吻与台词,仿佛分分钟要“结扎”别人。 “这是第二次你把我放逐”、“夜深了,雨也不停,我回去吧”、“你懂我爸的陪伴,可你理解我妈的歉疚吗?” 等台词,还有男主角就北上、坐牢、堕落等经历,以及“绝症爱情”的宿命,都使得剧情有点“琼瑶化”。 《暖》中初恋返乡者、《情人结》两小无猜虐恋,《那山那人那狗》中乡愁疾苦,都在《1980年代的爱情》有影子,霍建起导演着力强调含蓄的情感,命意弄人却稍显陈旧,内在东西玩得偏多了,似乎没颠峰时期那般尖锐。 听着小娟唱着插曲《永隔一江水》中“你和我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整部文艺爱情戏犹如前阵子《闯入者》那样,遗留着文革荼毒的恐怖气息。 当年的桥梁工程师,变成邋遢迟暮的老人,昔日湖边戏水的有情人,一位饱受着相思之苦,另一位则是家庭不幸,两位最终是人鬼殊途,仿佛政治时代酿造的错误,永远带给国人灾难。 恰恰在这样速食消费年代里,《1980年代的爱情》用字斟句酌诗意旁白,久经复苏的浪漫人性,精美绝伦的纯情,让我明知缺点很多,还能悠然陶醉。意识流结局,风摇轻轻曳着,佳人的长发、裙裾都在飘荡,青年男女若隐若隐地静悄悄“在一起”,那种唯美自然的旖旎浪漫,没有任何世俗沾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