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国学胡老师: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与同伴的交往

伯乐国学胡老师: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与同伴的交往

2018-01-17    05'44''

主播: 伯乐国学

42 2

介绍:
各位家长大家好,欢迎来到伯乐国学家庭教育微讲堂,我是伯乐国学的胡老师,很高兴再次与大家分享家庭教育的相关话题,本周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与同伴交往。 孩子和人相处的能力与他日后的成功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孩子必须学会了解和熟悉社会环境,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孩子也必须懂得如何把自己的与他人的愿望和需要相互协调。由于孩子年龄小,还没有掌握一些交往的方法。所以,对一年级孩子的父母来说,担忧最多的恐怕是孩子是否会被欺负或者受到同伴排挤等。如果孩子经常受欺负,起码可以说明一点:他的交往方式有问题,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父母应该首先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帮他调整与同伴交往的策略,比如礼貌、协商、主动关心等,决不能强行要求他“打回去”。因为孩子本身对交往就有畏缩心理,万一动了手“也打不回去”,他的心理压力就更大,交往也就更不自如了。总之,父母要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出发,尽可能地去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敌意”,教孩子宽容待人。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一般来说,孩子平时所受的欺负,无非就是被小朋友推了一把,如果没有严重的伤害,父母没必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该用“打回去”的方式进行反面强化。父母可以抓住这样的事例对孩子进行适时的引导教育,让他体会到这种行为会对别人造成危害,是大家都不喜欢的,小朋友应该团结友爱,和气相处。 而教育孩子对于小朋友间一般性的欺负行为,要采取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的态度。能够把大事化小就是一种处事能力嘛,完全不必用暴力去抗衡,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上。学习成绩好了,能力强了,别人自然也就不会看轻或轻易地欺负你了。至于对那些确实不讲理的孩子,少跟他玩就是了。 其次孩子间的纠纷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生活经验。孩子间打闹争斗是平常事,是他们交往中必然要经历的。孩子就是在今天吵明天好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父母应该有坦然的心态,顺其自然,相信孩子通过摸索实践,最终会找到交往的“度”,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如果孩子在学校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交往问题,父母也不要忽视孩子的交往能力。可以着重 培养孩子谈话技巧,包括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方的语言和非语言暗示调整自己的反应,介绍自己,表达同情等。和家人对话是孩子学习社交技巧的最好办法。父母可以和孩子做“客人和主人”的游戏:一人扮演主人,另一人扮演客人。主人的工作是运用说话技巧了解客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思想和观点,力争让客人感觉向在自己家一样。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把这个场景录下来,然后大家一起看看孩子的表现如何。父母也可以告诉孩子做的好和做的不好的地方。 还可以召开家庭交流会,限定时间,5分钟或10分钟。父母和孩子围绕一个话题,自然谈话。孩子可以说自己喜欢的玩具、游戏、电视节目等。全家轮流谈话后,针对谈话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等方面相互评价。这样的目的是教孩子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让他的谈吐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利用幽默感来减少人际交往中的痛苦和不舒服。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讲笑话,在困难中发现幽默。孩子可以利用幽默来表达对别人的正面或负面的情绪,以及在尴尬的处境下不失面子,并鼓励孩子参加团体活动。一方面是学校班级的集体的活动;另一方面是一些特定的团体,比如乐团、运动队、围棋俱乐部等。这些团体活动会使孩子和同学更紧密。学会更好的与同伴相处是中小学生成长的需要。好了,以上就是本期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