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国学杨老师——家长的回应对孩子的影响

伯乐国学杨老师——家长的回应对孩子的影响

2018-06-13    03'30''

主播: 伯乐国学

16 0

介绍:
家长的回应对孩子的影响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孩子总是会弄一些动静出来吸引你的关注。 因为你关注了,会给他回应,这样他才会感受到你的爱。 假如父母一直忽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比如父母带孩子去电影院的路上,孩子看到了一只蚂蚁,于是对爸妈说:快看,那里有一只蚂蚁!” 这时爸爸看着手机,肯定回应一句:“嗯!”甚至当作没听到。 而妈妈也许回应一句:“快点,快点,电影要开始了。” 孩子从学校回家,叽叽喳喳地跟父母说自己的见闻。 可忙碌的妈妈不一定关心孩子说了什么,反而想着今天晚上的饭菜怎么安排。 给孩子的就是一种敷衍的感觉。 当孩子所关注的内容,跟父母关注的完全不一样,心理学家把这种反应称作“无关反应。” 孩子经常得到父母的无关反应,甚至是漠然无回应,会产生巨大的虚无感,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自我支离破碎。 存在等于被感知。英国心理学家莱因如是说。他将这个缺失称作“存在性焦虑”。 如果一个小小的孩子有了这种焦虑,那他的童年几乎会被阴霾覆盖,他的内心无法感受到阳光和爱,也会慢慢失去爱一个人的能力,甚至会变得孤僻自卑。 若一个孩子拥有一个能积极响应他、理解他的养育者,那么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的感受得到了确认,他的自我会变得完整,内心会变得丰盈温暖。 当一个婴孩对着母亲笑,母亲内心是喜悦的,也回应一个发自内心的笑。而当婴孩哭泣时,母亲也会第一时间来到他们的身边,给予回应。 马伊琍曾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育儿心得,反思了自己放弃了自己母性的直觉,最终导致孩子安全感建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状况。 随着妹妹的成长,我越来越后悔在爱马一岁时进行的哭声免疫训练,虽然两天就成功让她学会睡整觉。 可一岁半时又开始反复,睡着后她总会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发现没人理之后只好再哭着睡着,而我固执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睡着,麻痹自己去漠视她的无助,甚至以为她长大了不会记得这些哭泣的夜晚。 这种煎熬于我于她于全家都是巨大折磨,最后听我妈妈的劝,把她的床紧挨我的大床,半夜醒来就伸手拍拍她,从此我们和她都睡得无比踏实。 就是这样的回应,让孩子感到了自己的存在,而且孩子更容易和周围的人产生共鸣,具有良好的同理心,存在感强。 如果你还记得自己的童年,那你肯定能更好地去爱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