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第二(9)

《论语》为政第二(9)

2019-02-16    21'09''

主播: 觉源讲堂 王珩旭

169 1

介绍: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我们讲完了《为政篇》第四段的“六十而耳顺”。从“五十而知天命”到“六十而耳顺”,昨天我们讲“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时可以领悟天命;这个领悟的意思想必大家都能理解,而“六十而耳顺”,六十岁时可以顺从天命。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境界,领悟天命知道了人间的事情,单凭人的智慧、人的能力是不一定能够办得到的,还有天意在那里。所以孔老夫子十分想救世人于水火,可是我们说过那个时代是必须重生的时代,就如摇摇欲坠的摩天大厦,随时都有可能坍塌,是新时代的降临。孔老夫子到了五十岁明白了这一点,可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他自己清清楚楚,如果我不传这个道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可能就这样凋零了,所以,不论有多么的艰难,孔老夫子都要走下去。而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到了六十岁才有了“耳顺”的境界,才能够安下心来顺从天命。不论是五十岁还是六十岁,都有一个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步,就是天命。“天命”有两个重点:第一,在孔子来说他当时的情况,他觉得要怎么做才能够实现这一次的目的,是他的使命所在,所以他出来做官。第二个,我们一般人可以学的是把天命当做人性向善,应该追求择善固执,最后达到止于至善,当做我们每一个人的天命。有关天命在孔子的思想里面很明显地说出来是:第一个要知天命、第二个要畏天命、接着就要顺天命、最后一步还要乐天命。所以,孔老夫子之所以周游列国后不参与政事而乐于教学就是是从天命。这样,才有了“从心所欲,不踰矩”。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这《为政篇》第四段的最后一小节“从心所欲,不踰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