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历史

【诗&文】历史

2017-08-01    06'54''

主播: 苏会兵

70 3

介绍:
作者:海子 朗诵:慧冰 |演员 我们的嘴唇第一次拥有 蓝色的水 盛满陶罐 还有十几只南方的星辰 火种 最初忧伤的别离 岁月呵 你是穿黑色夜服的人 在野地里发现第一枝植物 脚插进土地 再也拔不出 那些寂寞的花朵 是春天遗失的嘴唇 岁月呵,岁月 公元前我们太小 公元后我们又太老 没有人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 但我还是举手敲门 带来的象形文字 撒落一地 岁月呵 岁月 到家了 我缓缓摘下帽子 靠着爱我的人 合上眼睛 一座古老的铜像坐在墙壁中间 青铜浸透了泪水 岁月呵 选自《海子诗全集》,作家出版社 今夜我遇见了世上的一切,但不会遇见你。 ——海子 undefined 海子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 那些年,我们读过的海子 在浩瀚的天际和明亮的星辰映照下,先民汲取饮水,盛满陶罐,擎举火把,高歌环舞,告别了人类的蛮荒状态。这种建立在土地元素之上的华夏文明,在沉厚的大地上繁衍生息,反复经历着生命的世代循环,形成了厚德载物、宽厚忍耐的民族文化性格。这种文明形态深处亚洲大陆腹地,孤独而封闭,暗哑沉滞,那张开的嘴唇仅仅用来吞咽,而不是歌唱。 公元纪年的方式对华夏文明以天干地支甲子的循环纪年方式造成了一种冲击。海子试图将以象形文字为征象的华夏文明去叩击、开启门扉,力图去追求这一圆满而理想的历史时刻。在华夏文明中与之对应的时间点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海子在此选择“公元”作为衡量的标准,并做出“公元前我们太小,而公元后我们又太老”的判定与感叹,一方面,意味着对人类理想文明形态的持久追慕与错失。同时,这里也透露出一种历史紧迫感。 诗歌中民族历史和个人生命史,栩栩如生呈现出的美学效果得益于海子沉厚的构型能力和敏锐的身体直感。“岁月”作为一个抽象的度量单位,从纯粹的物理时间进入到人类的历史文化进程中,被人类的文明辨别与标识。所谓的历史,乃是生命有机体的力量在时间中铭刻下的刻度。 文/岛上白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