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期:另一种科幻

第154期:另一种科幻

2019-07-15    128'44''

主播: 纽约文化沙龙FM

4582 63

介绍:
《银河科幻小说》主编戈尔德曾说:“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科幻小说那样,尖锐地揭示人们的理想、希望、恐惧以及对时代的内心压抑和紧张感。“科学揭示了瑰丽奇幻的宇宙奇观,也展现了匪夷所思的神秘内核;技术突破了人类的生理极限,也挑战了根深蒂固的社会习俗。科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幻想舞台:在科幻创作中,人们畅想穿梭宇宙的太空神话,也透过技术反思人性的疆域。 2019年是中国科幻的里程碑年。《流浪地球》第一次让国人在屏幕上感受到国产科幻的浩瀚星辰,也让更多华语科幻作家呈现于大众视野。除了刘慈欣描述的宏大宇宙,也有郝景芳、刘宇昆等笔下的奇幻中国。如果说前者延续了黄金时代的雄心壮志,那后者更聚焦于科技飞速发展下的异化本土。 本期沙龙的主讲人陈楸帆就是以现实主义和新浪潮风格著称的代表科幻作家。相比于望眼太空的宏大叙事,他更关注新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与人性变迁。他曾就职于 Google、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在专注动作捕捉与虚拟现实的科技公司担任高管——这些经历给他带来前沿技术对社会影响的真切观察和反思。他的笔下既有被废弃的垃圾岛,也有深圳的城中村;既有被人工智能模糊了的创作边界,也有代孕技术挑战下的亲子关系。 本期沙龙,陈楸帆将和我们探讨:在科技加速变化的今天,为什么科幻是更能反映现实的文学类型?科幻背后的诗学及认知功能是什么?什么是“科幻现实主义”实践?科幻写作如何与科技创新互动?他的作品如何从现实到科幻再回到现实? 现实生活已经如此错综复杂,高度分化的学科体系让大众难以厘清个中微妙。科幻作为不同思维体系的桥梁,为我们呈现已经发生的未来。 访谈者:慕明 本名顾从云,毕业于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系。谷歌程序员,业余科幻小说作者。2016年开始创作中短篇科幻小说。作品重视概念与风格的创新,视角新颖,设定独特。文章散见于不存在日报,豆瓣阅读,《文艺风象》,《中华文学选刊》及各类选集。曾获2017年,2018年豆瓣阅读征文大赛科幻组特别奖,2018年未来科幻大师征文一等奖。部分作品翻译输出中。 主讲人: 陈楸帆 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及艺术系,科幻作家,编剧,翻译、深港城市双年展策展人,九三学社成员。世界科幻作家协会(SFWA)成员,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CSFA)会长,Xprize基金会科幻顾问委员会(SFAC)成员。曾11次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3次获中国科幻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广泛翻译为多国语言,在许多欧美科幻杂志均为首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已输出七国语言版本,国际版电影改编中)、《人生算法》等。曾在Google、百度及科技创业公司诺亦腾有超过十年的管理经验,现为传茂文化创始人,聚焦泛科幻领域的IP开发,科幻科普传播,以及科技与文化艺术产业的跨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