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027看气血津液知生命基本

YS.027看气血津液知生命基本

2016-02-22    22'20''

主播: 1053527

223 10

介绍:
一、气血津液学说 气一元论是中医古代哲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思想,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是不断运动具有很强活力,吸其细微的物质;血是循行筋脉内的红色液体;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包括各脏腑组织的正常体液和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还有代谢产物中的尿液、汗液、眼泪等,在体内,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水液均属于津液范畴。从气、血、津液的相对属性来区分阴阳,气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属于阳;血和津液是液态物质,具有滋养、濡养作用,属于阴。 我们都知道气血运行正常,人的身体就健康。中医认为,气由肺脏来主管,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呼吸的气体,另一个就是脾胃从饮食中吸收的水谷精微化生的精气。那么,气为血之帅,没有气的推动,血液津液就不能正常运行,我们看武侠小说里就常说“气绝身亡”。而血为气之母,气必须依附着血液才能正常存在于我们人体之内,血液津液是人体的主要养分,肾为水脏,由肾主管。所以,气血的强弱,津液的多少跟我们的肾肺脾胃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 二、气的基本概念 在中医学中,“气”具有多种含义,譬如:把致病的六淫,称“邪气”;把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称“正气”;把中药的寒、热、温、凉,称“四气”,但这里所论述的气,是专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而言。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黄帝内经》中将人生活的场所称之为“气交”,“气交”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人既然生活在“气交”之中,就必然和天地万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的,并且是气体中最精微的部分构成了人休。人体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也就是人体的生命活动,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1.生成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一是来源于父母生殖之精,即构成人体胚胎发育原始物质的先天之精;二是来源于从后天吸入的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和存于自然界的清气。 2.运动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包括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相对平衡协调才能发挥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这种生理状态称之为“气机调畅”,如气机失调,就会出现各种病理现象。由于气的运动形式多样,故“气机失调”的形式也很复杂,如: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气逆”;气的运动受阻,在局部发生瘀滞,称“气滞”;气的出入运动受阻郁结在内,称“气郁”,如平时听得比较多的“肝气郁结”&`&,那是因为肝气是上升、疏散的,一旦肝气的运动受阻,郁滞不通,就会出现嗳气叹息、肝区疼痛等“肝气郁结”的表现。 3.生理功能 (1)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具有推动和激发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并且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当此作用减退时,则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减退,血和津液生成不足,输布和排泄受阻等。 (2)温煦作用:主要是讲阳气有产生热量、温煦人体的作用。人体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需要气的的温煦才能正常运行。阳气愈多,产热愈多,故有“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的说法 (3) 防御作用:气有维护肌肤,防御邪气的作用,与现代医学的防御屏障相关联,气的防御功能强,人体不易发病。 (4)固摄作用:主要是统摄和控制体内的液体,不使其无故流失.其中对血液则是防止血液溢出脉外,保证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 (5)气化作用:即通过气的运动产生各种变化,其实就是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即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6)营养作用:是指气与各种营养物质结合,运行到全身发挥营养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4.分类 历代医家推崇“气本一元”之说,亦即是人体的气从整体而言,是由生殖之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组成,但由于组成、分布部位和功能的不同,故又可以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四种。 (1)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根源于肾的气,包括元阴和元阳。 生成分布:由肾中精气所化生,依赖后天水谷精微物质培养。元气起源于肾,通行全身,内达五脏六腑,外至肌肤腠理。 主要功能: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激发、调节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我们看那些武林小说讲元气大伤了,这个练武的人差不多就废了,因为这是根。 (2)宗气:由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之气。 生成分布: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组成。积聚于胸中,贯注入心和肺,从肺而出,行走呼吸道;贯注入心的,则经心脏注入血脉中,推动气血运行。 主要功能:帮助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常听到人们如果想称赞对方声音洪亮,都会讲“宗气十足”;帮助心脏推动气血运行。 (3)营气: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之气。由于行于脉中,可化生血液,与血液不可分离,故又称“营血”。因行于脉中,.与卫气相对而育,在内属阴,故又称“营阴”。 生成分布: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生成,通过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运行全身,贯注于五脏六腑。 主要功能:化生血液,营气注入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营养全身,为各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 (4)卫气:行于脉外,起保护作用之气。因行于脉外,属阳,故又称“卫阳”。 生成分布:也是来自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 主要功能:维持人体体温,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调节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调节气血,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平衡;调节汗孔的开合,使肌肤致密,充分发挥其防御功能。 元宗营卫四气就是我们讲的正气,营卫之气就是现代西医讲的免疫力,营就好比军队的大本营,卫就是指保安门岗。感冒了,就是营卫之气虚弱了,被外邪入侵。为什么中医把感冒叫做万病之源呢?就是因为人体免疫力低下,身体虚弱,外界任何东西都有可能乘虚而入。现代医院治疗感冒不是吃药,就是打针输液,所有的手段都是杀外邪,没有补充正气的,营卫之气恢复不过来,一遇到外邪抵抗不住,感冒就会反复发作。因为并不明白感冒形成的真正原因,没有对症下药,往往就让小小的感冒变成了万病之源。 三、津液 血液津液的功能主要包括滋润濡养、调节阴阳和排泄废物等。 津与液虽同属水液,但在性状、功能及其分布部位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区别。一般地说,性质清稀,流动性大,主要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并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者,称为津;其性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器官,起濡养作用者,称之为液。 汗、涕、泪、涎、唾五种分泌物或排泄物称之为五液。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即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并分属于五脏,故称五脏化液,又称五脏化五液。 五液属津液范畴,皆由津液所化生,分布于五脏所属官窍之中,起着濡养、滋润以及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五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是在津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的气化过程中完成的,是多个脏腑,特别肺、脾、肾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五脏是脏象学说的核心,故又将汗、涕、泪、涎、唾分属于五脏。五脏与五液的关系是津液代谢过程中,整体调节与局部调节的统一。 1.汗为心之液:什么是汗?“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阴阳别论》)。“阳”,是指体内的阳气;“阴”,是指体内的阴液。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是说汗液为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腠理排出的液体。汗液的分泌和排泄,还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腠理开,则汗液排泄;腠理闭,则无汗。因为汗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血又为心所主,汗为血之液,气化而为汗,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正如李中梓所说:“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医宗必读•汗》)。由于汗与血液,生理上有密切联系,故它们在病理上也互相影响。就汗与血液的关系而言,汗出过多,可耗血伤津。反之,津亏血少,汗源不足。故临床上出现血虚之候时,应慎用汗法。“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就在于此。就汗与心的关系而言,汗出过多,耗伤心的气血,则见心悸怔仲等。由于汗出是阳气蒸发津液的结果,故大汗淋漓也会伤及人的阳气,导致大汗亡阳的危候,所以我们在夏天大汗淋漓过后其实不宜洗凉水澡的,会很容易感冒严重甚至肾虚。反之,当心的气血不足时,也会引起病理性的出汗,如心气虚,表卫不固而自汗;心阴虚,阳不敛阴而盗汗。 2.涕为肺之液:涕是由鼻内分泌的粘液,有润泽鼻窍的功能。鼻为肺之窍,五脏化液,肺为涕。在肺的生理功能正常时,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肺感风寒,则鼻流清涕;肺感风热,则鼻流浊涕;如肺燥,则鼻干涕少或无涕。 3.涎为脾之液:涎为口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口水,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作涎:涎具有保护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涎分泌较多,还可湿润和溶解食物,使之易于吞咽和消化。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故说脾在液为涎。 4.泪为肝之液: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泪有濡润、保护眼睛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眼目和排除异物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则可见泪液分泌异常。如肝的阴血不足,泪液分泌减少,常现两目干涩;如风火赤眼,肝经湿热,可见眼屎增多,迎风流泪等。此外,在极度悲哀的情况下,泪液的分泌也可大量增多。 5.唾为肾之液:唾与涎同为口津,即唾液。较稠者为唾,较稀薄者为涎。脾之液为涎而肾之液为唾,涎为脾精所化,出自两颊,可自口角流出;唾为肾精所生,出自舌下,多从口中唾出。唾液有滋养肾精之功:因唾为肾精所化,多唾或久唾则易耗肾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