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为理解“人”的奠基(纯粹理性批判11) - 翻转电台2.0

FULL 为理解“人”的奠基(纯粹理性批判11) - 翻转电台2.0

2020-03-24    138'34''

主播: 翻转电台荔枝不再更新

7707 113

介绍:
我们介绍康德认识论的基石,时间、空间、物自体,以及“先天综合命题”。虽然这四个词汇都有术语的性质,但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尤其是有休谟的批判在前。因此重点在于,康德为何要这样划分,这样划分后,与“概念”的真实性,和我们的生活秩序,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本期问题意识: 一次又一次的形而上学构建,到底有何意义?在笛卡尔和休谟的基础上,康德做出了突破吗?这个所谓的“突破”到底突破了啥? 1 问题的简单回溯 S5-7 简单将笛卡尔和休谟的体系画成图表,结合图像,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出康德带来的改变, 2 从数学到自然到人 S8-27 数学与自然科学,在今天来看,乃是对”人“的某种压迫与替代,康德早期醉心于科学,也就是数学与自然,从卢梭他看到这种压迫。但没想到,康德的路径,竟然是从这两门学科出发,重新发掘出人的意义。 2.1 数学何以可能——先验感性论 S8-11 从数学何以可能中,康德想要探讨的是,作为高度抽象的,去经验化的纯粹逻辑知识,数学被广泛接受。但数学的接受,便不得不引出重要的先验感性论,从这里开始,传统认识论的感觉观念就彻底的变化了。 2.2 自然科学何以可能——先验知性范畴 S12-18 自然科学在康德的时代已经无所不包,但康德探索了自然科学可能的原因,重新从中发现了因果性等一系列知性概念,从休谟手中救回了自然科学,让其成为佐证先验知性范畴的依据。至此,人对经验世界的知识被康德保护。 2.3 康德最终揭开的问题 S19-27 在自然科学中,康德批判了一种过分的对”本体“的探索,在这里,本体是个纯粹消极的概念,是不可知的。但在一般形而上学中,康德话锋一转,开始就本体问题展开探索,恰恰从这里,回答康德关于人的问题,才刚刚开始。之前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探讨,虽然与人的问题看上去相悖,但恰恰在这里,人的问题的框架被彻底的厘清,问题的目的、范围、解体方法,彻底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