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这是哪儿?北京!》工人阶级的CBD

【一座城】《这是哪儿?北京!》工人阶级的CBD

2016-05-11    17'39''

主播: 有一个播客

321 14

介绍:
光华路,是指北京东二环路外,日坛公园南侧那条路。一直向东延伸过三环,直奔四环。现在说起光华路,首先想起的是嘉里中心、世贸天阶、世纪财富中心、央视大裤衩……边上还有国贸和中国大酒店。没错,它是北京CBD的核心地区,大量世界上著名的公司扎驻于此,高档酒店餐厅随处可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加上许多外国人、时尚杂志编辑和长腿高挑美女出入,名车华服,简直觉得这儿不是北京,是世界上其他地方。 方圆几十里地如此体面,人们说话简直不好意思大声,穿着背心短裤在那一带根本没法混。 几十年前,这里还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光华路的中心路段,也就是世贸天阶向东,是非常集中的工厂区。比如北京制药厂,那可是生产全国知名的双鹤果味VC的地方。旁边就是白兰洗衣机厂,生产的白兰、白菊洗衣机,必须凭票才能买到——搞到洗衣机票、电视票和冰箱票,就像现在能出国移民一样令人艳羡。洗衣机厂前,经常天不亮就有排队的人群,都是捏着现金揣着票的人,现在只有苹果店卖新款IPAD的时候,才能再现这样的盛况。 再往东一点,是3501工厂。看这名字,就是生产军品的。3501有个对外销售的军品门市部,没门脸,进去黑乎乎的,那里能买到解放胶鞋、军帽、军用水壶甚至军被,还有其他一些军用的工具。那时候拿军用胶鞋在西藏能换到雪莲。 3501东侧,是北京医疗器械厂,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名字。但它改名叫雪花电冰箱厂之后就名声大噪了。这个厂子的核心产品就是制冷设备,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生产了。医院里用得着的制冷设备有两样,一是太平间的停尸柜,二是放药物的冰箱。50年代的《人民日报》发过一张照片,标题是“我国生产出第一台电冰箱”,照片上那个在一屋子冰箱里自豪微笑的姑娘,就是我妈。《人民日报》说她在认真检测产品。 我小时候是经常被我妈带到工厂里玩的,至今记得一进工厂门,是一个巨大的照壁,上面画着宣传画,男女工人面色红润,迎着朝阳,露出自信的微笑,上面写着两行大字,一行是:我们有着辉煌的过去;另一行是:我们必将有着灿烂的未来。 那个时候,光华路是一派热闹景象,早晨和黄昏,自行车铃响成一片,9路公共汽车往来穿梭,戴着套袖的工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涌去。白天,路上十分寂静,但一走近工厂的围墙,就能听到流水线机器巨大的轰鸣声。中午各个工厂食堂开饭的时候热闹非凡,大街上都能闻到食堂特有的那种味道。 回想起来,有件很奇怪的事情,在光华路上,牺牲得最彻底的,就是雪花厂了。无论是生产医疗器械,还是生产家用电器,都是挣大钱的买卖,怎么会混得那么惨呢?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据说在雪花厂最红火的时候,按照行政指令,和一个压缩机厂合并了,雪花厂顿时不堪重负。加上使用了他们生产的铝制压缩机,返修率极高,市场很快就稀里哗啦了。工厂试图和美国公司合作,没两年也以失败告终,雪花的产品,基本在市场上消失了。 雪花厂迁往远郊区。在雪花原址上拔地而起的,就是现在的豪华、气派的嘉里中心。 光华路上的工厂几乎全都不见了,当然它们还在角落里留存着一些办公机构,诉说着曾经的存在。 恍如隔世,这就是我对CBD的感觉。以前,这里是北京最大的工厂聚集区,是工人阶级的地盘。现在,它变成资本家的地盘。 嘉里中心酒店是香格里拉集团管理的,我有朋友在香格里拉酒店上班。有一年他们开年会,搞了个小合唱《少先队队歌》。我听到第一句,眼睛就湿润了。风华正茂的孩子们,为衣食四处奔波无宁日,现在的“接班人”,都变成“加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