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赞歌】《百年孤独》酬知己

【孤独赞歌】《百年孤独》酬知己

2016-03-10    11'42''

主播: 熙小葵

2416 36

介绍:
《百年孤独》酬知己 原创随笔 读书尚不足用万卷做度量,但我,却清晰地深爱着百年孤独。入选最爱的原因有二,其一就是自愿地反复翻读,对个中情节烂熟于心;其二,就是很大程度上它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影响着我的世界观。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只在于在它的故事中看到了有些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新世界,更重要的是我逐渐认识到了曾经被忽略的一部分自己。这几年,这一点对我帮助很大。在这世上,若说了解人性,对自我的了解往往却被人视作无用,很多人宁愿去剖析名人警句,但其实最伟大的人都是从最渺小的自我认知开始。 今天讲讲我自己的例子吧,第一次读到马孔多的那年,那是七年前的大一,一个满心都崇尚着自由的小丫头,好不容易脱离应试阴霾,天高海阔,感觉全天下都是我流浪的方向,到处都是我憧憬着的江湖。那时的我,最爱看的一个情节是,奥雷利亚诺带着二十一个人离开马孔多的那夜。一句『请不要再叫我奥雷里托,我现在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令我情陷英雄气概不能自拔。甚至当他裹在沾满血迹的毯子里回家时,我都在狂喜着期待着,因为坚信着他一定会卷土重来。然而当他反复做小金鱼时,那一个苍老无奈的老人形象出现时,直至死去,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我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怎么会是这样一个结局!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那一瞬间我后脊发凉,原来生活的本质只是,只身一人奔赴死亡。从图书馆走回宿舍的路上,我发现平时总抱怨那么长的一段路,在仿佛洞悉了生命奥秘之后,一眨眼的功夫就走完了。没错,世间只有两件公平的事情,一是一人一天只有24小时,二是每个人最终都要死去。世间万物与众人,都不在时间和死亡的宽恕名单里。 然而,2015年再翻起这本书时,我不是因为早已知晓情节而拥有了上帝视角,却是由于如今,心境有了大大的不同,而心平如水。翻出三年前到美国发的第一条朋友圈,我说《百年孤独》是我带的唯一一本中文书。是因为刚巧办签证那天,去了一趟王府井的新华书店,一进门大大的一个海报写着,中文版首次正式授权的百年孤独。当场吐血^_^,合着以前买的都是盗版吗,立刻拎了一本,回到家一眼没看就直接塞到了行囊里。 倒时差的时候就想,现在读着它,还真是应景。于是,它就又跟着我一同经历了这三年。2014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去世的时候,它又火了一把,不知道算不算挺讽刺,几位中国好朋友借读,都反映说读不进去,我恨铁不成钢地继续把它摆回我的床头。 马孔多,这个在《百年孤独》里诞生又消失的城市。它竟能带给我故乡感,我想主要是因为梅尔基亚德斯回到了这里。吉普赛人的生命是最没有根的吧,流浪在他们的歌里,漂泊在他们的血中。而他,成了马孔多第一个死人。他第一次复活正是因为他难以忍受死亡的孤独,执着于生命。然而活了之后,他得到了家庭的照料,反倒加剧了衰老进程。书的最后,借加泰罗尼亚智者之口,马尔克斯告诉和我一样的读者『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 人生就是这样在与孤独的博弈中,从不想活到不想死,最后的几个瞬间又往往释然,明白孤独其实才是一生最忠实的老朋友。叶落归根这句老话给了无数人安心的期待,仿佛只要回去,一切都还如旧故在,这也许就是乡愁的意义。席慕蓉也老了,她的诗中不再是情爱意浓了,漫出的居然也都是些乡愁。其实内蒙草原,是她父母的老家,她并没有记忆,但当她终于闻到了老父亲念念不忘的草原味道时,她哭了。她写道,『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只身到异国他乡的时候,我内心不曾有过一丝恐惧和迟疑。当身边肤色不同,文化不同的同学们,在遇到同胞老乡时,还会用乡音聊上一会儿,我很难不重新思索故乡的意义。记得某个午觉醒来,忽然想起那个在山东一个小城,我的马孔多,我的家乡,那个破旧的曹州路上,那抹油茶飘出的味道。回民老伯伯指间的一条暗黄麻绳,在油皮纸的包裹外,熟练地打一个活结。遇上年节,还要再另垫一页印了吉祥话的红纸。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用开水冲一大碗,满足下肚,唇边满是坚果醇香。细节重现,大抵是在失忆和回忆相互覆辙中的自我救赎。正如老上校无数次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说来简单,南橘北枳也好,叶落归根也罢,上苍自是懂得乡愁的存在,那是我们在漫天的孤独中自始至终可以遥遥相望的北极星。 喜欢读或者打算听百年孤独的朋友,欢迎来收听我的节目。 我在马孔多,等你,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