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关中的官茶(作者:赵雄韬)

深藏关中的官茶(作者:赵雄韬)

2017-03-16    10'40''

主播: 月射寒塘

70 3

介绍: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深藏关中的官茶 赵雄韬 在咸阳市区内的一间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中,掌握茯茶制作技艺的谢师傅带着几名身着蓝色布衫的工人对茶叶进行筛拣,灶台铁锅中冒着气泡,一股茶香在空中飘荡。   1 关中有“官茶”   在人们的印象中,茶产于秦岭以南,岭北自古不产茶。但关中的咸阳市泾阳县早在明代前后,却生产特有的地方茶官茶。官茶又称“泾阳砖”,因其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后来取名为“茯茶”、“茯砖茶”。上世纪50年代,全国唯一的官茶厂搬离咸阳后,逐渐就不为人所知了。   据史料记载,“茯茶”茶商在清朝前期开始向政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交给官府销售,这就是“茯茶”称“官茶”、“府茶”的真正来历。不过,当时的“官茶”仅专供于西北地区。   关于“茯茶”的来由,传说当时茶商由湖南往京都运茶过程中,途经咸阳,茶包不慎落入泾河,在晾晒过程中,发现茶体上长出一种黄色颗粒状的物体,冲泡饮用时,味道也发生改变,一股特殊的香味充斥口中,醇厚爽滑,入口难忘。明清以来,茶商将安化黑毛茶中色黄叶粗的茶用篾篓装成大包,包重90公斤,运往陕西泾阳压制成砖。   明代在陕西设立了茶马司,《明史茶法》中记载,明嘉靖三年,茯茶定为西北各民族饮用的官茶,亦称边销茶。《明史茶课》中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在西北人民的生活中,茯茶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2 茯茶换产地   古有“茯茶驼队十里外,茶香已入牧人家”之说。泾阳茯茶风味独特,是因为其独有的“金花”冠突散囊菌,这种菌是有益酵素类菌,能促进有益物质形成。自茯茶在咸阳诞生,几百年来,因其特殊的功效,在历史上由政府严格控制,以官收官销或官督商销方式,沿丝路远销西北广大地区,推行“茶马交易”而得名。据了解,泾阳县在抗战前有茶厂60多家,大的茶商在产茶地湖南以及兰州等西北地区均设有专门收、销的分号。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在咸阳组建了大型茶叶加工企业陕西咸阳人民茯茶厂,使咸阳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和加工地。   1958年,缘于陕西加工茯砖茶存在原料二次运输,不符合多快好省原则,“中央政府下令取消陕西咸阳人民茯茶厂,将茯砖加工任务全部交给湖南省承担”。关中制茶技艺就此消失。   作为茯茶的鼻祖陕西,自茯茶交由湖南生产,让陕西失去了自己独特的茶产品,也让世人不知陕西有此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名牌。如今,随着现代生活的需要,一些爱好茶叶的陕西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又终将这失传于民间的“官茶”制作再次恢复。“官茶”   3 迎新生   不过,制作官茶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据谢师傅介绍,制作茯茶最难掌握的就是炒茶和发酵,手工制作茯茶全靠一双手掌握茶的温度,温度不够,发花就困难,温度高了,茶味又大打折扣,会出现一股煳味。所以手工制作茯茶产量低,但为了传承茯茶文化,在茶厂领导的组织下,找老茶工,找资料、实验制茶……终于将复杂的茯茶手工技艺恢复,填补了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茶叶制作技艺”项目的空白,传承了我省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和传统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