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壤过大年》作者魏淑文

《在平壤过大年》作者魏淑文

2016-11-19    12'56''

主播: ~王武龙

88 2

介绍:
《在平壤过大年 》 作者 魏淑文 时间过得好快,我离开朝鲜回国已经二十多年了。转眼间,物是人非。回国后,每当除夕来临与家人团聚的时候,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在平壤过年的情景。 记得1993年腊月二十八那天的中午,我们在朝鲜就读的沙里院市桂应祥大学,意外地见到了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文化处的安老师。安老师身体挺拔,人长得特别帅,个子高高的,戴一副眼镜,文质彬彬,颇有文人气质,是留学生心中的偶像。安老师精通朝语,是中国大使馆唯一与我们打交道的负责人。是安老师,把我们从北京带到朝鲜;又把我们从平壤送到了沙里院;是安老师,每月给我们送一次家信及邮包。安老师是我们联系国内的仅有的一根救命稻草。同学们见安老师来了,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一伙人把他紧紧围在中间,问这儿问那儿,就像见到了自己久别的亲人一样。 安老师望着我们傻傻的样子,笑眯眯地问:“你们猜猜,我到这儿,是干什么来啦?” “看我们来啦!给我们送信来啦!”我们几乎不假思索地齐声回答。 “送信,就知道送信。不仅如此!”他煞有介事地吊着我们的胃口说道。 “喂!安老师,那还要干什么?”我们惊讶地睁大眼睛望着他。 “嗯,哼。”他假装咳嗽了一声然后提高嗓门大声地说:“同学们,我要把你们全部接到平壤,过大年去!” “真的,哇!”幸福的喜悦,顿时充斥了我们的心房。我们激动地蹦了起来,欢呼起来。 当天下午,我们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行李,骄傲地乘坐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的中巴车,风驰电掣般的向平壤驶去。从沙里院到平壤大约100多公里。我们一行10人兴奋异常,一路上欢歌笑语。突然,车停了,原来是遇到关卡。安老师马上把我们的护照全部集中起来,悄声告诉我们:“临近平壤入口处,要接受朝鲜军人的例行检查,你们在车上等候,谁也不许下车,免得生出事端。”我看着安老师大步流星地走进了检查站,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谁的护照出点儿问题,不能顺利通过哨卡。车上安静极了,空气似乎凝固了,时间像是停止了,我们屏住呼吸,十双眼睛紧盯着外面,焦急地等待着…… 当安老师捧着我们的一摞证件从哨卡走出来,帅气地朝我们一挥手时,我们的心回到了胸膛,欢乐的笑声顿时响起来。 大年三十那天,所有的中国留学生,从四面八方全部来到了坐落在平壤的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安老师和他漂亮的夫人王老师,用早就准备好的炒花生、瓜子、各种小点心、水果,还有那飘着清香的热茶招待我们,我们就像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家。同学们彼此寒暄着,交流着各自的学习生活情况。 大年三十晚上,安老师用洪亮的声音宣布:中国留学生1994年春节文艺联欢活动现在开始!一时,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我们使劲地鼓掌,谁也不停下来,手都拍红了,全场掌声经久不息。在远离故土、远离亲人、远离祖国的地方,这掌声,融进了我们对亲人无穷的思念,融进了我们对大使馆领导的真诚感激,融进了我们海外学子对祖国眷恋的赤子之情。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的时候,我们全体起立,共同高歌。在场的每个人都热血沸腾、激情澎拜,此时此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肺腑之情从心底涌来,一行热泪潸然而落。 留学在平壤金日成综合大学、沙里院市桂应祥大学等朝鲜各地的中国留学生,都派出代表演出了精彩的节目。我们北京留学生的代表杨意表演了舞蹈《回娘家》,贵州、黑龙江、湖南、广州等地的代表都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儿。动人的旋律、美妙的歌声、婀娜的舞姿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成就了一生当中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迷人的夜晚。 文艺联欢活动结束后,我们全体留学生来到大使馆宽敞的餐厅,分别坐在临时搭起的长长的桌子两侧,只见桌子上铺着洁白的桌布,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中国菜,什么肉丝炒蒜苗、香菇炒油菜、猪肉炖粉条、凉拌黄瓜……看得我们眼睛发直,馋得我们直流口水。来到这里七个多月了,尽管人家已竭尽全力让我们吃饱吃好,可这些鲜嫩的蔬菜我们还是很少能够吃到。 整个活动最壮观的莫过于包饺子了。 古人云: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这说得正是饺子在中国传统美食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大年三十吃饺子,是民间过年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老百姓对饺子的偏爱,不光看着它的味道,更看重它的象征意义。 在包饺子现场,同学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和面、擀饺子皮的,有剁馅、包饺子的。原来在国内过年时,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只是觉得快快乐乐、团团圆圆的。现在不同,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思念亲人的愁绪尤甚。而和同学们一起包饺子,我们忘掉了所有的忧愁,全身心投入到包饺子之中。我敢说包饺子,这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能体现亲情、友情的劳动,表达一种血融于水的特殊情感,体现着团结和谐的氛围。在包饺子的过程中,所有的留学生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大家都有说有笑地聊着天,唠叨着家常,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其乐无穷。就像家中包饺子过年一样,每个人都把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对亲人的爱恋之意融进了包饺子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包饺子给我们每一个海外学子,带来了心灵的慰藉。此时此刻,我们不在家中,胜似家中。 当我们见到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盛在盘子里热气腾腾地端上来的时候,都像孩子一样大声地叫着:“吃饺子,过年啦!”整个大使馆沉浸在温暖的氛围中…… 作者简介:魏淑文 (笔名,舒文)。北京中年女作家。现为海淀区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政协北京市海淀区第九届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特邀委员。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003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心缘如梦》《上善若水》,中篇小说集《非常对话》。散文《救命的家伙》2004年获《北京晚报》全球通‘手机征文’三等奖;散文《桂林山水感怀》,被山东教育出版社选进2001年出版的《小学生语文阅读文选》第11册。散文《在朝鲜偶遇志愿军老兵》,2009年获北京市庆祝建国60周年文学作品佳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