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故事 | 救民水火李连成

榜样故事 | 救民水火李连成

2019-11-06    04'03''

主播: 开福行政审批服务局

304 2

介绍:
榜样故事 | 救民水火李连成 文案: 发布时间10月23日 编辑石光辉 音频:开福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余妙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这是人民日报1966年刊登在头版头条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开篇描述。在这种情况下,焦裕禄来到兰考。那时候,焦裕禄正患慢性肝病,但他坚持要亲自把兰考全县的自然情况摸透。焦裕禄对于自己肝部的疼痛,一直忍着。工作时,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抵住肝部,或者把左手揣在怀里,按着肝部止痛。1964年,焦裕禄的病情恶化,他对到医院探望他的县委干部说,“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在这片热土上扎了根。在河南省的另一个地方——濮阳县西辛庄村,以前被人称为“小西辛庄”,这个“小”字在当地土话里有贬低的意思。因为当时村里不仅经济上贫困,民风也不和谐,村里家族派系林立。“地里光长盐碱,不产庄稼。”李连成回忆说,“孩子生了一场重病,当时看病花个两三块钱就把家里花干了。”为了养家糊口,李连成决定外出打工,“那时候为了家里能吃饱饭,那一年半我只花了一块半钱,那时候的日子真苦啊!”“裤子后面打两个大补丁,都算是体面的衣服了。”后来,李连成用打工挣的钱学习种菜,到了80年代,李连成开始搞起了蔬菜大棚,一个大棚一年的收入就让他家成为了万元户。村民们见李连成有本事,都来请教,他也是有问必答,甚至跑几十里路去别人家里指导。90年代初期,他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开始带着乡亲们种蔬菜,把自家的两座大棚送给贫困群众。后来又带领大家办纺纱机布厂,搞电光源项目,还想法设法动员村民们集资搞股份制。 这些年,村里大事小事他都不含糊,村民们谁来借钱他都毫不犹豫,借出去过多少钱,他已经记不清楚了。甚至在2005年,还发生了一桩“抢书记”的奇事:在东辛庄村村民们没有事先商量的情况下,把李连成选为他们村的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盛情难却,于是兼任东辛庄村党支部书记3年。 20多年过去了,西辛庄村不仅把“小”字拿掉了,而且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步伐越发矫健。这里户户有别墅式住宅楼,还建起了医院、文化广场和教育园区,连其他村的孩子们都希望到西辛庄村上学。“啥样才叫乡村振兴?就是城市有啥,俺有啥。”李连成说出他对于乡村振兴最朴实的理解。这位村支书还有一个响当当的荣誉称号——“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好干部”。 喜欢请订阅开福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期待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