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话物流之大咖来袭-蒋啸冰(一)

深夜话物流之大咖来袭-蒋啸冰(一)

2015-11-30    29'51''

主播: Alice 0718

274 28

介绍:
第一部分 毕业16年 我毕业了16年,也在民生物流公司工作了16年,直到今年4月份离开这家公司。在这16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很多内部公司、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工作的时间不是太长,一般在一年半左右,最近几年时间稍微长一些,在一个部门工作三到四年。 人生经历第一段:民生轮船有限公司 一切都只是为了户口 99年从大连海事大学毕业以后,到重庆民生轮船有限公司上班。当时属于自己投简历到该公司,然后被招进去,与大家现在所面临的求职状态是一样的,也属于自主就业。当时投了几份简历,有给广东的,有给青岛的这种几个小区的地方还有重庆民生轮船有限公司。 当时这家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恰逢开发初始期,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按照这个比率算,当时投简历的成功率算是比较高的(1/3)。进这家公司之后,当时根本没有任何的职业规划,跟大家现在所关注的一样,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 从内心来讲,当时希望到这家公司来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把原来属于农村户口的在学校转为城镇户口,然后把这个城镇户口继续延续下去,不希望再转到老家去。当时在那种环境下有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好多人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再回去肯定不好意思。所以当时有一份工作能够把我的户口保住,就觉得这份工作是一份好工作,这个公司是一家好的公司。 大咖曾经也是送单员 在这家公司最开始做了半年时间的送单员,相当于现在的同城快递员,只是属于公司内部的快递员。因为民生轮船的主要业务就是做国际货代,为国际进出口的货物提供从重庆到上海到全球各地的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服务。现在很多的外贸进出口企业,需要把自己的货物出口到国外时,需要准备很多单据,包括装箱单、发票、报关单、核销单等整个一套手续拿到报关行做报关。 当时就有上门服务的概念,每天早上到公司业务部门获取指令,由业务部门的业务员或部门经理来安排业务(就是今天有几家客户要出口货物)然后将他们的报关单拿到报关行。这就是我的本质工作,当时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的样子,将整个国际货代、货物出口的流程包括单据做了一个梳理。把单证和流程梳理以后,这套操作方式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也为后面工作的转化做了准备。 半年学习编程——除了本职工作,一定还要有另外的学习 在本质工作的基础上,每天出去跑,无论风吹日晒,都要在外面跑。在跑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在做好送单本质工作的同时,也另外做了学习的动作。因为当时有一个信息部门的同事在帮公司业务部门做一个基于数据库的信息系统的开发,于是就在下班的时间看那位同事如何做系统的开发。现在很多同学都要做数据库的开发,都要学习编程。当时理工科最简单的就是basic,文科学的是explore,基于数据库进行编程,我自己对于编程的语言也知道一部分,所以当时就看他如何做这个事,半年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又是新的学习-货代运营操作系统的改革 到年底时公司的统一安排让我到武汉去,到分公司做新的工作(货代的操作)。之前是没有做过货代操作的,由于前面有做过整理货代操作流程的基础,到武汉以后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而且武汉本身之前的业务也是在正常运作的。 公司自己的船会靠武汉口,需要向重庆订舱,需要向上海订舱,向海船公司订舱等一系列操作是需要我去完成的。在武汉工作整整一年的时间(2000年元旦到2001年元旦之前)。 除了本职工作,又做了两件决定性的事 在本质工作的基础上,另外做了两件事,也对以后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中一个是explore数据库进行编程,基于自己公司本身的船舶运力进行货代操作是武汉公司原来没有的业务模式,而且以前进行货代操作的单据处理都是采取手工操作,采取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简单的excel表的模式来进行进出口业务的管理。 我去了之后对他进行了一个改革,当时向领导申请了一台电脑,装了explore数据库软件,在上面做货代运营操作系统的编程。把原来用excel表打模式变成只要在系统中输入数据,就可以把整个出口业务的装箱单、发票、提单、舱单等通过系统来处理。小系统的建立也给领导一种有能力有想法的印象。在当时分公司的效益不好,奖金很少时,领导会单独给我一些其他方面的考虑。当时在公司内刊上发表以后在公司产生了较大的轰动和影响,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事情就是通过学习公司内部刊物的动作。每半个月会有报纸,记录公司的发展动态,公司的历史,领导人的讲话。由于当时就住在公司附近,下班之后就可以拿回去看。跟自己的习惯也有关系,看多了之后就想写一些东西。 又是从零开始的学习-内刊编辑对流程进行改革 所以到2000年公司宣传部门,内刊的领导,包括董事长决定把我调到重庆复杂内刊的编辑负责人。当时从0开始,从短文的报道,活动,感想等到最后通过一年时间内刊的学习,对公司的历史发展有一些想法,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写了一首诗。大家可能看到四个版面的小报纸内刊,实际上内容也不多,但是编辑的流程很繁琐,手写投稿的话,内容组织也好,书写也好,语言组织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就对当时比较繁琐的流程进行了改革。 之前的流程是这样的:当时公司还没有邮件系统,电脑都比较少。当时外部的投稿,包括分支机构,外部船员的稿件都是寄过来的。一些分支机构可能是传真的模式,我们就要对他们的亮点加以提炼和提升,和公司的主旋律相结合。争取把每个人的投稿都能够发表在公司的内刊上,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所以我会在他原来投稿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誊写,对着他的稿件边誊写边改。誊写好之后给领导看,主管领导在我誊写稿件的基础上会做出修改,可能有些部分改动比较大,有些部分改动少。对于改动比较大的部分(因为改过的稿件还要给上面一个更大的领导最终的审定,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给领导看东西马虎不得)又重新抄写一次。对于最后审定的稿件,还要拿到排版中心做文字的排版和文字的录入工作。录入打印之后又要校对一次。有了系统的支持之后,我的整个日常工作的流程很简单,整个过程从各方面手写的誊稿到编程排版之前的文字,中间要经过几次重复的誊写反复的折腾。 我向公司领导提出买电脑也是参照武汉的模式,利用自己数据库的编程能力编写了一套稿件信息管理系统。稿件系统包括稿件的处理、优秀稿件员的评选、稿费整个一套的处理。这个大家都可以想象,外面的投稿即使是手写的很潦草的,我们可以把它摆在电脑面前,然后边看边改边录入到系统,然后打印出来给主管领导看,主管领导改了之后,马上在系统里面进行修改。把领导改过的部分体现出来,再打印出一次给最终领导审核。最终领导审核以后,可能做一些局部的修改,这样又在系统里面反应出来,所以在系统里面,通过小的修改然后体现最终的定稿内容,然后把定稿内容导出交给排版公司。排版公司就无需录入,也无需我再去校对一次。所以整个内刊的出版过程,由原来累死累活的誊写变成在电脑上的敲敲打打。比如一期有20或者30篇稿件,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在两三天时间里全部搞定。实际上这样的本质工作做好以后,就有更多的时间在八小时以内和八小时以外做更多的学习动作。 这些学习动作是改变命运的,第一个:学习公司以前的文化和以前的资料,因为民生公司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公司,1925年成立,抗战期间也为国家做过很大的贡献,对文化传承这一部分是很厚重的。另外一个是有机会能够在宣传部门接触到很多的报刊杂志。在当时的情况下,现代物流的概念刚刚兴起,所以在2001年物流概念刚刚兴起的时候我就开始接触它的理论,包括一些概念,有时候也会写一些东西在内刊上发表,也在外面的杂志上(当时主要在长江航运)发表。 长安民生做仓储配送 福特在2000年开始谈怎样跟长安合资组建一家汽车公司的事,最后决定在重庆投资修建一个合资工厂,就是现在的长安福特汽车。这种新的车型。生产这些汽车当时的一个想法是要给长安提供一个崭新模式的物流服务,也就是说要按照现代物流的理念去为新的合资公司提供整套的供应链物流的解决方案。所以当时长安和民生决定合资组建一个专门为长安福特提供服务的物流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来说也是一个职业发展的机会,同时在内部人员挑选时,我做为内刊负责人同时也是合资公司要派人进去的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所以在长安民生整个筹建过程中,包括双方领导在合资公司的一些具体事情,比如公司名字、双方股份股权的划分,双方人员的派选及可行性的研究方案我是全程参与的。虽然2001年合资公司成立时我没有马上进去,因为当时整个内刊编辑部分,我刚刚进行改革将整个流程进行梳理,马上切换,可能后面的人还有问题。所以直到2002年六月份的时候才到长安民生去,实际上到长安民生去的整个过程,工作内容,也派了一些人进去,他们主要做的是一些传统的,财务、国际货代、这些相关的。我进去是做一个民生从来没有介入的领域,即仓储配送。而且仓储配送是面向长安福特的生产线体提供的,当时这种模式在上海有一个安吉物流在做这个事情,这些对我们来讲是从零开始。当时在这个行业信息都比较保守,互相学习交流的很少,所以包括在网上找汽车物流的一些资料都很困难。(篇幅所限,未完整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