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016-09-21    29'02''

主播: 紫嫣茜雪

123 8

介绍: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读辛弃疾词之印象 王建民 辛弃疾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词人,民族英雄,抗金斗士。辛弃疾作为一代词人,我认为他是我们中华民族词坛上的魁首。尽管词自唐朝诞生以来至北宋抵达鼎盛,涌现出无以数计的大家,诸如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李清照等等,许多大家或词人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名篇,千百年来传诵不衰。但我觉得成就最大,内容最丰富,名篇最多,真挚最感人的莫过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更加气势磅礴,有血有肉,骨肉丰满,刚柔相济,达到了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无论长调还是短调,几乎篇篇都是珍品。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水调歌头》)因为他对祖国的赤子之爱,一生抗金报国,匡复中原的宏图夙愿不能实现,所以他的恨像大江之水滔滔不绝,他要把一腔爱国的赤子情怀抒发出来,不是空吟,而是流着泪、蘸着血,发自骨子里的抗争和呐喊。他的“楚舞”,他的“楚狂声”是对偏于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一种英勇的抗争,一种无声的血泪倾诉!正如他在《贺新郎》中所说:“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奸佞当道,朝廷昏庸,报国无门,他只得把一腔报国之志凝聚在一首首千古壮词之中。那么,有人听他的吗?可以说在当时江左一片沉酣求名之中,没有几个人能听他的。被排挤、被打击、起落沉浮成为家常便饭,因此他说“知我者,二三子。”因此他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在他的词里多处提到青山这一意象,青山,象征巍峨、高大、壮怀、光明。“青山欲共高人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等等。天、地、山在他的词里都已成为一种英雄壮怀的符号和伟大象征。或蔑视权贵,或寄托志节,或拨云见雾,或金戈铁马。“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等等都是如此。辛弃疾的一生是主张抗金报国的一生,也是不得志的一生。即便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也要“沙场秋点兵”;即便是“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也要“检校长身十万松”;即便是“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也要“风云奔走”;即便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也要“整顿乾坤事了”。 作为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未能得志,这不是词人的悲哀,而是南宋小王朝的耻辱!像辛弃疾具有文韬武略、治国安邦的仁人志士,在中国历史上也仅仅曹操一人而已罢了。汉武帝稍稍有点文采,唐后主李煜可以风花雪月、小桥流水,但不能安邦;苏轼是诗词书画大家,是北宋文坛领袖,但与辛弃疾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境遇有天壤之别;一代伟人毛泽东则另当别论。南宋小王朝在治国谋略、抗金救国、匡复破碎的山河方面埋没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但却为中华民族的文学事业造就了一代词宗大师。每每读辛弃疾的词,都会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拍案而起。他的每一首词都能唤起我们的感情、激愤和共鸣。李煜是中华词坛的一代大家,那也是在李煜亡国之后蘸着血和泪写下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国破家亡的怀念之词、悔恨之词,同样千百年来打动着读者的心弦,但是李煜亡国之前写的却是香词、艳词、花间词。而辛弃疾从一开始就是蘸着血和泪写的,他的词之所以能令后人钦佩、赞叹、推崇,原因就在于他是带着血和泪的一生的赤诚!从《水龙吟》的“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到《南乡子》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几十年间的戎马生涯和宦游沉浮,每一首词都包含了词人沉重的血和泪,这是历史上其他诗人、词人难以企及的。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这是辛弃疾在《八声甘州》里对汉代飞将军李广的英雄气概的描述,其实这句词我认为恰恰是对辛弃疾一生词采艺术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说,辛弃疾的词恰如“射虎山横一骑”,且一骑绝尘,而辛词的艺术效果正如“裂石响惊弦”,天崩地裂,壮怀激烈,震撼人心。他的语言、情感、艺术效果总是那么与众不同,并且用典用事用历史用人物都是那么妥帖自然,在辛弃疾的笔下没有什么不可以入词的。诸如“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描写李广将军,揭露世态炎凉,并用司马迁在《史记》里对李广的高度评语“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表述了对于汉代李陵将军兵败被扣于匈奴的理解,以及李陵与苏武河梁辞别的情形。同时还表述了荆轲刺秦的历史故事,荆轲在易水边与燕太子丹告别,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场景跃然纸上。像《水龙吟》里的“长安父老,新亭风景……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每四个字包含一个历史典故。虽然用典频频,但却平实易懂,毫不晦涩。 无论壮词还是婉约词,辛弃疾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精神财富。他一生虽多慷慨激昂之词,但也有不少婉约优美的名篇留给世人。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又如《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被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列为人生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三个境界中的第三个境界,即最高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的《蝶恋花》);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蝶恋花》)。可见,辛词不但艺术高,思想境界也是极其高深的。 总之,我读辛弃疾读出了魂魄,读出了阳刚之气,英雄之概。正如他在《沁园春》中描写的“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也正如他在《永遇乐》中所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在辛弃疾的笔下所有的物象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新的活力。我惊叹于他的才华,被他的人格、词章所折服。但历史总有遗憾之处,他未能实现匡复中原的宏伟大志,却给后人留下了千年经久不衰的词篇。即便“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即便未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华诗词的殿堂里,辛弃疾的人品和词章栩栩如生,金光闪闪,夺目耀人! 20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