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茗诵读||《走进河西走廊》八、铜城白银 偶趣著

香茗诵读||《走进河西走廊》八、铜城白银 偶趣著

2020-08-28    37'01''

主播: 播 客 香 茗

754 7

介绍:
走进河西走廊(八) 铜城白银 白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曾以有色冶金和化工见长。在经济转型中,以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成为甘肃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白银是红色革命的圣地,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方,也是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的起点。 特色白银 白银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黄河流出兰州后进入白银,将其一分为二。黄河孕育了白银,也孕育了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有伏羲、女娲的传说,有大禹治水的遗迹,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汉墓群、古长城,北魏、唐、宋石窟艺术,还有大量的古代城堡等。 白银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但不能望文生义就以为这里盛产白银,因明朝洪武年间,官方在此专设开矿机构“白银厂”而得名。如今有中国“铜城”之美称,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新中国成立前后,地质专家两次深入白银厂老矿区,勘测到白银厂铜矿床。1956年,当地花费近2万吨炸药,炸掉了凤凰山连绵数百里的七个山头,“白银一爆出新天”,拉开了白银有色金属资源开发的序幕。当地民间有云“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因矿设市,白银市由此诞生。 “一五”时期,全国各地大批干部职工奔赴白银参加建设,白银成了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到全市总人口的80%。现在的白银,生活着多个少数民族。长期的民族和人口融合,使白银具有兼容并蓄的鲜明特征,也孕育出了艰苦奋斗的白银精神,滋养着这座城市的发展。 白银可谓藏金聚宝,成矿条件优越,矿藏品位高、易采选,综合利用率较高,被列为国家级地质找矿整装勘察区。矿产主要分布在该市南北两端,北矿带主要产煤,南矿带主要产铜、铅和锌。除了金属矿藏外;凹凸棒石粘土矿探明储量50亿吨,居世界第一;陶土储量40亿吨。 这里先后建成白银有色、银光化工、靖煤集团、甘肃稀土等大中型企业,形成了年产有色金属68万吨、稀土12万吨、煤炭1400万吨的生产能力,曾创造铜硫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 白银,不仅是一座资源型城市,更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之地。长征中先后有过多次会师,如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西吴起会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而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白银会宁的大会师,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前,有人就会师地点请示毛主席时,毛主席仰天大笑“会宁,好名字,好名字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从此使“会宁”这两个字嵌入了新中国的历史。会宁作为伟大长征的会合点,与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一道,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红色圣地。 这里也是西路军的诞生地。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主力2.18万人,遵照***和中央**的命令,为打通联接苏联的国际通道,获得苏方援助,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作战,踏上了悲壮的西征之旅。 西路军将士在人烟稀少的河西走廊孤军奋战,靖远、景泰、古浪、永昌、凉州、临泽、高台,都留下了西路军浴血奋战的身影。最后西路军余部400多人在***率领下,穿过星星峡进入新疆。正可谓,戈壁大漠埋忠骨,红军热血染河西。为深切缅怀西路军的丰功伟绩, 2019年11月,红西路军景泰组成纪念园正式开园。 转型在路上 随着矿产资源枯竭,白银一度陷入发展困境,经济、社会、环保等一系列问题集中出现。白银城北不少破旧的工厂,人去楼空,设备上沾满尘土,默默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2008年,白银被***正式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2006年8月《中国经济时报》曾发文探讨过经济转型的“白银模式”,指出资源型城市,如果不在资源鼎盛时期及时发展接续产业,最终将无法摆脱资源耗竭规律的自然法则,而且城市地面上的经济转型、城市转型速度,必须大大快于地下矿产资源的递减速度,否则资源型城市就会陷入“矿竭城衰”的境地。 面对困难,白银改变工业独大的习惯思维,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循环经济为特色,有色绿色齐头并进、三次产业融合提升的转型方向和发展思路,经过多年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从建市初的22.04:66.64:11.32调整到17.89:37.17:44.94 。 绿色是白银发展的底色。当地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转型的基础,先后实施了白银公司铜冶炼烟气治理、银光公司硫酸雾污染治理等项目近百个,累计减少二氧化硫10万吨、硫酸雾0.75万吨,二氧化硫和硫酸雾等污染得到有效解决,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 白银是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和黄河中上游大型高扬程提灌(提灌指用水泵、水车等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灌溉)农业区,黄河白银段相继建成了景电、靖会等25处大中型电力提灌工程,为农田灌溉、工农业生产综合供水提供主要保障。白银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46万亩,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3%,瓜菜、草畜两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5%,一批“银字号”农产品享誉全国。 会宁小杂粮、靖远枸杞等4个农产品进入“甘味”知名品牌名录,会宁胡麻油、靖远枸杞、条山梨、平川黑驴等获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靖远县获评第一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全国文冠果之乡。白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已具雏形。 工业转型升级 白银立足既有优势,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转型升级、承接产业转移有机结合,奋力推动工业转型。通过延伸传统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打开发展空间;通过技术创新进行改造升级,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 通过这些途径和措施的综合运用,西部转型发展示范区的地位逐步确立,白银被评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 一、升级改造传统优势产业促进工业转型 有色、化工、煤炭、电力、建材作为白银的传统优势产业,对资源依赖性很强,且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白银依托技术创新,延伸这些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条,拓宽产品范围,打开了产业成长的新空间。 白银先后升级改造传统工业项目近千个,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和稀土两大类高附加值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施了阴极铜、纳米稀土发光材料、铅锌冶炼节能环保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白银有色铜冶炼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东方钛业建成国内第一条全自动、单体最大钛白粉生产线。 白银充分发挥光气化、氟化工核心技术和资源优势,研发多项新技术,打造光气产业园、氟化工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银光集团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生产技术装置在国内同行业中首屈一指,光气生产聚碳酸酯(PC)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白银利用丰富的陶土资源,重点研发陶瓷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及陶瓷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新型高效墙体保温材料、石膏系列高端产品、新型干法专用水泥、凹凸棒添加剂和保水剂等系列产品,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陶瓷建材产业链,着力打造“西部陶都”。 二、培育新兴产业加速工业转型 白银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以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打破了对矿产资源的依赖。 白银拥有白银赛诺、白银熙瑞、正生生物、杰康诺生物等一批生物制品研发制造企业,引进了功能性酵母、生物干细胞、靶向抗肿瘤药物筛选、废弃物处理等生物领域4个高级专家团队,建成了皓天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华实生物全球新药生产服务基地、阿尔法植物农药原药及中间体等生物医药项目,酵母核心产品、玉米淀粉复合酶、菊粉等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中科宇能、白银风机、容和矿用设备制造公司等骨干企业的风电叶片、通风机、矿用电器生产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中科宇能低风速超长(由37米增长至64米)风电叶片获得国内同功率级叶片最高输出功率。 作为一家白银土生土长的高新技术企业,康视达科技集团从眼镜店起家,到自主研发隐形眼镜,再到成功研制出系列高科技产品,最后变身为一个响当当的科技集团企业,一步一个脚印。 郝氏炭纤维公司生产的碳纤维热场材料,约占国内工业真空热处理炉应用市场42%以上的份额;约占全球碳纤维热场材料应用市场5%的份额,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隆芯材料光刻胶有效加速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技术本土化。图微新材料的聚硫酸酯高分子材料、昌元化工的重铬酸钠、大象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宏达矿业铅再生利用等也都是技术含量很高的高新产业项目。 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 白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的引领作用,初步形成了“四个依托”的创新发展模式:依托科研院所做好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依托科技孵化器加快研究成果实化孵化转化、依托园区平台布局高新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 白银先后被确定为有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最具成长力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并被纳入兰白科技改革试验区和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域。科技创新给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活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白银与兰州大学、兰州理工、中科院等省内外1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上海张江高新区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建立了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聚合硫酸酯材料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打破了国外巨头对工程聚酯制造技术和工艺的垄断与封锁;研发的抗肿瘤药物依维莫司将打破进口垄断,降低同类药品价格,为我国晚期肾癌患者带来福音。 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已建成材料分析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以及能源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循环利用、特种化工技术和有色金属新材料设计与制备五个特色工程中心。 甘肃西部凹凸棒石应用研究院,是以甘肃特色资源凹凸棒石综合开发应用为内容的民办非营利性创新平台,主要从事凹凸棒石在现代工业、生态农业、替代医药、环境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