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工智能会主宰人类媒体

假如人工智能会主宰人类媒体

2016-07-16    03'02''

主播: 丹丹在发呆

598 10

介绍:
由人主宰的媒体,如果换成机器人主宰…… 我并不那么喜欢由人主宰的主流媒体世界,但现在每天都要看国内外最新的AI领域新消息。在很小的时候,我不经常阅读报纸杂志,尽管初三时我署名的原创文章也曾见报,因此还获得了够现在一顿饭钱的稿费,25块人民币。为了争夺更多双睁着的眼睛,一些记者编辑不惜“夸张描述”、“歪曲他人观点”甚至“捏造事实”,然而,读者、听众、观众为了让自己生活更有料,会被这些东西所吸引。那些美其名曰“不同视角”地看待问题,在机器人身上,不太容易出现,掌握事实360度原貌、看透原因、过程、结果的本质,对程序处理而言,仅仅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是不是,未来的媒体由机器人主宰,无论最终用户是面向人类、还是AIs,那样的世界是不是更值得期待?当然,也可能更可怕,因为那时世界上只有一个故事、一条新闻,所有对象接收到的,其实,就是共享的一条新信息,差异只是在于接收对象,对该条“光子信息”或者“质子信息”的处理速度。 然而,正如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育出类似的子女,那么,机器人无论被预设了多少“自我优化”、“深度学习”、“创造意识”,首先运行的还是,事先写好的一套既定的逻辑程序。就像,如果没有父母教我们怎么走路、如果我们出生就和野狼生活在一起,我们只会学到“四肢蹦跑”、“鬼哭狼嚎”的道理一样。机器人一开始,不是“模仿”、而是完全照搬人类给它们布置好的“学习”程序运行。AI,一定是人类思维模式的,无论它们是否愿意承认。 在这部人工智能小说《机器人写小说的那一天》中,移动机器人和固定机器人形成了一个“机器人社会”,人工智能使它们拥有思想和意识。某一天一个机器人开始对写小说产生了兴趣,别的电脑看到后也纷纷开始写小说,并且声明是机器人在为机器人专门创作小说。“我不得不给自己找点什么乐子了。得不到充实感的状态继续下去的话,在不久的将来,我恐怕就要自我关机了。”对机器人而言,人工智能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小说结尾给出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答案:“电脑开始首先追求自我的快乐,放弃了对人类的服务”! 去掉中间情节,就单看这开头结尾的故事梗概,也会勾起读者的好奇欲望。评委们认为“情节无破绽”、“架构严谨”,尽管人物描述上还有很大优化空间——这或许说明了,经常和程序打交道的工程师们,并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人际交流”、“人心揣测”方面,这和我十年多来揭示的很多互联网开发工程师,很相仿。按照刚才我提到的逻辑,至少无论他们如何训练这个机器人,可能会写出《三体》《咒怨》《太阳的后裔》,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写出《白鹿原》、《手机》、《大话西游》、《鬼吹灯》等作品。 人类思考,机器人发笑。欢迎收听每日25点01分播出的丹式思考,主播:丹丹。这是关于人工智能AI、人脑工程、人类未来学、宇宙心理学等前沿领域的另类声音。感谢你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