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愔推书】《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为什么风吹不动光

【沐愔推书】《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为什么风吹不动光

2015-12-19    06'55''

主播: 沐青时节

158 4

介绍: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为什么风吹不动光 --暗蓝色的海 对一个时代的评价,狄更斯给出了一个几乎“终极”的答案:“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后来的人很喜欢引用这句话,至于出于何种心境,是用来表达困顿,还是昭示自己的坦然,其实已经跟狄更斯,或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关联了。我们没法具体去衡量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但我们知道的是,一个“时代”,能对一个人做的最糟糕的事,恐怕是让他无法成为他自己。《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的时代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正是一个这样糟糕的时代。 故事有两位主角,一是幼年便失明的法国女孩玛丽洛尔,尽管不幸,但在父亲的照料与教育下,玛丽洛尔即便看不见这个世界,却仍对这个世界保持着好奇;另一位则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德国男孩维尔纳,早早失掉双亲的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在接触到无线电后,发现了未知与思考的乐趣。 就是这样的两个孩子,命运似乎在一开始便跟他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而玩笑过后,他们的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可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原本属于孩子们的幻想——去实现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本书的作者安东尼•多尔是位很有创造力的作者。《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采用了别致的“片段式写作”手法,即围绕着两位主人公,展开了各篇章之间彼此独立的叙述。这种写作像极了在玩拼图——多尔笔下的一个个片段,像是一个个碎片,读者从“故事的口袋”里把它们摸出来,最后组成了一幅自己无从预想的完整画面。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片段式写作着实让我着迷。不管是多短的章节,只要能提供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描绘小巧的、可控制的缩影,通过精练和净化,组成一个个完整的小故事,我都是极为喜欢的。”这让他自己着迷的表达,同样也让读者随之沉迷。 而这样的“片段式”,其实更适合表达这样充满颠沛的命运。对于两位主人公来说,尽管自幼便遭逢不幸,但他们的敏感多思,还是让他们发觉了生活美好的可能。可那终究是在安定之时才有空暇来追逐的幸运——当战争爆发,玛丽洛尔和父亲疲于奔命,而德国少年维尔纳,他的无线电天赋让他在狂热的德意志有了用武之地——看似可以改变命运的机遇,切切实实让这个少年的命运变成了另一番模样。 其实除了让故事以片段的方式呈现,多尔额外的“创意”,还体现在刻意让时间线“错乱”。战争的尾声——1944年8月7日至12日的故事,被穿插在战争之前的回忆之中。这样有层次的展开,使得“拼图游戏”更加引人入胜,却也在冥冥之中,宣示着命运,它的无常与笃定。 命运的无常,是即便在平常的年份,我们都无法预知平静生活中,会在何时遭逢始料未及,更何况是在不安的战火里,每个人都要面临最严酷的挑战;但命运却又是笃定的,因为人自己,其实是可以在最动乱的年代,去坚持些什么。毕竟风暴过后,一切又会一如往常;毕竟狂热的年代不过是幻影,理性终究是人为自己选定的最好路径。 即便是再大的风,也无法动摇一束光的方向——它从远古来,从未断绝,与人无关,却始终引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