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桥之声第284期《李清照:婉约中的坚强与豪迈》之二

心桥之声第284期《李清照:婉约中的坚强与豪迈》之二

2022-11-29    04'37''

主播: 心桥之声

300 1

介绍:
李清照:婉约中的坚强与豪迈 绍兴三年(1133年),李清照听到宋高宗将派北宋名相韩琦的曾孙韩肖胄冒险出使金国、商谈求和的消息后,随即写了《上枢密韩肖胄诗》其一,其中极具悲壮色彩的诗句“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既表达了作者希望韩肖胄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的殷殷期待,更凸显了词人对沦陷敌手故土的无限思念和愿为收复失地抛洒一腔热血的浩然之气。 1134年秋,金人大举南侵,南宋小朝廷的统治者惊慌失措,抱头鼠窜。一向关心时局的李清照此时正避难金华,面对危难的局势,自然心绪难平,于是写下了另一首激越悲壮的诗——《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八咏楼地处浙江金华,是当地的一处名胜。李清照晚年也居住在此。在这首气象宏阔的诗中,李清照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一句“江山留与后人愁”,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只图眼前安逸,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托了对有朝一日收复失地的渴望。像这样气势雄浑的千古绝唱,用“婉约”又岂能概括李清照的个性风采呢?与其说李清照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词人,不如说她是一个性情豪迈的女中豪杰。 同是公元1134年,已经51岁的李清照在这年年末,于乱世之中写下了一篇激情迸发的《打马赋》,这是李清照反映其爱国主义思想最集中、最强烈的篇章,通篇都闪耀着驱除敌寇、光复中原的爱国主义思想光芒。词人在文中表达了对敌人切齿的痛恨,对灾难深重的人民深切的同情。她希望《打马图》上的骁骑真能活过来,与危难中的人民同生共死。她写下“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表达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情怀。李清照向往能像花木兰那样女扮男装,和将士们一起打过淮水,光复中原!这个时候的李清照具有一个巾帼英雄的品质,渴望披上战袍、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在妇女没有任何政治地位的封建社会,在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晚年,李清照仍能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发出保家卫国的呐喊声,的确极其难能可贵,也实在令人钦佩! 这就是李清照,年少时才华横溢,婚后贤能持家,中年颠沛流离,历经坎坷。然而,尽管人生有诸多不幸,李清照胸中始终拥有一腔炽热的家国情怀。沧海桑田变迁,都没有改变她那份坚定执着的坚强与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