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风莉        孤独,是生命最高贵的美感

张风莉 孤独,是生命最高贵的美感

2020-06-05    23'17''

主播: 黎阳🐱

222 2

介绍:
孤独,是生命最高贵的美感 作者:张风莉 生命,是上帝对人类最为昂贵的馈赠,拥有生命对我们来说,是一件何等幸运的事情。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虽然在这场旅行中,看似有很多的人与我们相伴,但其实陪伴我们的,一直是我们自己。 所以孤独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孤独也是生命最高贵的美感。庄子云:“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每一个孤独者都是思想家,孤独的人也常常忧郁。当一个人陷入孤独的时候,他面对的才是真实的自己和整个宇宙,他的思想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01 怀才不遇,悲愤而登幽州台 武则天时期,镇守东北的松漠总督李尽忠忽然发生叛变, 朝廷派兵镇压。恰在这时,东北边境的契丹乘机起兵侵犯大唐,攻陷了幽州、冀州和营州等地。 边疆告急,武则天派他的侄子武攸宜率兵匆匆迎战。但武攸宜不谙军事,刚与敌人交锋便遭惨败,大将军张玄遇亦被生擒。 一时之间,边关人心惶惶。就在此时,一个胸怀天下、意气奋发的年轻人向朝廷毛遂自荐,愿随军出征,浴血奋战。 这个年轻人,就是参加了几次科举都没有考中,最后不得已以重金市琴,然后将其摔碎,才提高了自己知名度的初唐诗人陈子昂。 火速到达前线以后,作为军事参谋,陈子昂针对武攸宜的错误策略,屡次向其进献作战良策,但武攸宜拒不听取。 眼看军情紧急,陈子昂向武攸宜请求分兵万人前去驱敌,但武攸宜依然认为,陈子昂所言俱是书生之见,故再次拒绝。 因陈子昂在武攸宜的耳边,反复唠叨应该如何打仗,令武攸宜不胜其烦,最终将其触怒,陈子昂从军中参谋被贬为一般军曹。 眼看大唐的边境,在契丹人的疯狂进攻下危在旦夕,自己的一腔报国之志亦无处施展,三十八岁的陈子昂无比抑郁和愤懑。 有一天,军中无事,寂寞压抑的陈子昂走出军营,登上了蓟北楼,写下了《全唐诗》中最孤独落寞的一首诗作: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02 引发共鸣,遂成千古之绝唱 陈子昂登楼的那天,西风猎猎,陈子昂衣袂飘飘,他极目远眺,俯仰古今,想到了历史上礼贤下士的很多圣君,比如周文王,比如燕昭王,比如刘备。 这些君主求贤若渴,视人才为国之重器,方才有了江山之崛起,社稷之兴盛。 陈子昂感到无比悲哀,因为他生不逢时,在当朝他不受重视,与历史上的这些明君,他们也已经遗憾地错过,永远不可能相遇。 而展望未来,陈子昂更加不能确定,他是否会遇到将来的明主,他觉得自己的一生,或许会一直这样蹭蹬下去。 他对自己本来有着很高的期许,他出身豪富,对物质没有什么欲望,他只想建功立业,实现生命的价值。 可是现在他处处受阻,仕途蹇塞。他不知道自己的前路在哪里,他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还能不能反转。 想到这里,陈子昂觉得自己是那样孤独,在这个偌大的世界,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欣赏他,只有他知道自己的内心,是多么压抑,多么焦虑。 一千年过去了,陈子昂的眼前,幽州台依然矗立,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汹涌澎湃的历史浪潮,淘尽了多少英雄人物!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陈子昂觉得自己的生命是那样渺小,那样短暂,犹如沧海一粟,又如白驹过隙。 就这样想着想着,一种巨大的悲怆之感,冲击着陈子昂的内心,不由地使他流下泪来。 我相信,那一天陈子昂一定哭了很久很久,因为他一路走来,走得实在太不容易,他的心中郁积了太多的悲凉与酸楚。 他太需要好好地哭一场,终于他有机会登上幽州台,在这个寂静无人的地方,彻底地释放他心中的块垒与孤独。 陈子昂的哭,不仅打动了他同时代的人,而且在一直打动着他之后的很多士人。因为他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他不为人知的落寞与孤独,不只是他个人的,而且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一首《登幽州台歌》只有寥寥22个字,它腾空而来,戛然而止,它如洪钟大吕,将会一直响彻下去,敲击着世世代代人的心灵。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和绝唱,是因为它写出了生命最原始的感受,写出了生命存在的最高贵的美感。 这种美感,便是孤独。 03 欲为谢安,追随李璘成罪人 744年,因政绩考核不合格,李白被唐玄宗解聘。但因为李白的职业介绍人是玉真公主,所以李白虽然失去了在皇宫中工作的机会,却拿到了高额的失业赔偿金。 有没有这笔钱,对李白来说其实无所谓。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知道自己怀有不世之材,所以他憧憬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实,自从雄赳赳、气昂昂地离开朝廷,十三年来,李白一直浪迹江湖,再次成为无业青年。 公元756年十二月,李白的家里来了一个神秘人物,这个神秘人物就是永王李璘的重要谋臣——韦子春。 韦子春诚邀李白出山,为李璘做事。为了让李白打消疑虑,韦子春告诉李白,永王志在消灭叛军,兴复大唐,而不是具有夺位之心的皇子,这一点请李白尽管放心。 当了十几年无业游民,李白实在太想出仕了,他做梦都想成为谢安那样的人物,在乱世之中解救苍生,建功立业。所以对于韦子春的邀请,李白几乎没有推脱,而是十分激动地接受了。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赠韦秘书子春》 李白以为自己从此踏上的,是一条光芒万丈、前途无限的仕途,谁知却是一条差点使他丧命、让他背负千年骂名的险途。 李白跟随李璘的军队东下的时候,趁安史之乱早已在灵武称帝的唐肃宗李亨,将他的老子偷偷变成了太上皇,将他的自家兄弟李璘,也定成了比叛军更重要的打击对象。 一场影响大唐国运的同室操戈,一触即发。 最终,唐肃宗在朔方军的大力支持下,很快打败了李璘的军队,李璘也在757年的二月,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侁(shēn)所擒杀。 李白万万没有想到,他在加入李璘幕府不到三个月,人生就从高峰跌入了谷底。受李璘的影响,他不仅成了朝廷要绳之以法的囚犯,而且是“世人皆欲杀”的罪人。 04 反复抗辩,终为世人所不容 在监狱里,李白写信到处求救,到处申诉,他甚至写诗低声下气地向他昔日的好友、今日主宰他命运的高适讨好,但高适站在维护朝廷利益的严正立场上,对李白的处境视而不见。 人人都在骂李白没有政治头脑,站错了队,可是有谁知道李白的初衷只是想有所作为,他太需要一个平台,他只是想为他的国家发光发热。 历史最终证明,夺取天下的不是李璘,而是李亨,但是真相已被胜利者篡改,李白自然也被千夫所指。好在还有人相信李白是正直的,是清白的,于是竭尽全力将他从狱中捞了出来。 李白的性命保住了,他的苦难却没有结束,不久,他又被发配到荒远的夜郎。行至半途,因遇天下大赦,李白才得以结束又一场颠沛流离。 这些年来,李白遇见了那么多的人,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他总算看透了人性,看透了红尘,他的锐气和热情,比之从前大为消减。 往后余生,李白,这个大唐盛世的狂士和歌者,曾无数次地执笔写诗,为曾经的自己伸冤和抗辩。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方舟上,兰蕙不忍生。 ——《望鹦鹉洲怀祢衡》 只是李白不知道,人们只喜欢那个纵酒高歌、无比洒脱的诗仙,没有多少人愿意侧过耳朵,认真倾听一下这个花甲老人悲苦、泣血的心声。 05 大鹏无力,终在孤独中死去 公元761年,李白老了,也病了。 有一天,为了排遣苦闷忧郁的心情,李白独自登上了位于宣城的敬亭山,写下了《独坐敬亭山》一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是宣城的著名景点,李白一生中曾七次登临,这是他最后一次来到宣城,与敬亭山晤面告别。 李白吃力地爬上了山巅,然后坐了下来,他想再静静地俯瞰一下宣城的秀美景色。 山谷里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空山也不见了人影,就连天上的那几朵白云,也慢慢地离开了,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个人,但是李白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很多的东西都变了。 面对辽阔的大地和苍茫的宇宙,李白久久无语。 他想起了自己匆匆走过的一生,前半生他仗剑走天涯,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后半生他飘零沉沦,最后竟身陷囹圄。 高歌豪饮一生,李白也没有成为他梦想中的那个自己,他就那样悲哀地老去了。 那天,在敬亭山上,李白坐了好久好久。虽然他平生爱热闹,但他也喜欢独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月下独酌》 那天,在敬亭山上的李白,与天地万物合二为一,是那样宁静,那样孤独,那样落寞。 没有人能读懂他,他就那样一直看着敬亭山,看它的每一棵树木,看它的每一处起伏。他看不厌敬亭山,敬亭山也看不够他,他和敬亭山早已成了心有灵犀的神交。 762年,李白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他在绝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