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为何作闺音

男子为何作闺音

2017-02-19    08'26''

主播: 每天读诗词

1856 100

介绍: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宋 欧阳修《诉衷情》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五代 冯延巳《长命女》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 欧阳修《蝶恋花》 清代有位词论家田同之在《西圃词说 • 诗词之辨》中说:“若词则男子而作闺音,其写景也,忽发离别之悲。咏物也,全喻捐弃之恨。无其事,有其情,令读者魂绝色飞,所谓情生与文也。” 这里其实指出了一个宋词的普遍现象:词人明明是男性,读来其词,主人公却是女性,或是深闺怨妇,或是红楼歌女,或是深院碧玉。这个情况再晚唐、五代与北宋尤为常见。比如文章前面的三首词作。 第一首词《诉衷情》是北宋大家欧阳修之名作。其口吻是一名歌女,清晨起来卷起帘幕,气候微寒而呵手,画面感充实可观。远山离别之苦,往事青春一幕幕只是虚度。奈何还要强颜欢笑,孤独痛苦,堪断肠。 第二首词是冯延巳的《长命女》。这首词写春日开宴,夫妇双方祝酒陈愿。词以妇人口吻,用语明白如话,带有民歌情调。末两句以梁燕双栖喻夫妻团圆,天长地久。 第三首词是欧阳修的《蝶恋花》。这首词得口气俨然是一个女子的闺怨。上面三首词作者都是男性,且都是入阁拜相之人。以女性立场写词,像这样的“男子作闺音”的现象离不开当时的宴会文化。 词,是配乐而生的歌词。就如同目前流行音乐,方文山的歌词就十分古韵悠然。宋词一开始流行于民间。后来才逐步流行于文人之间,作为歌宴酒席的娱乐形式,歌词往往由文人填词,交由歌姬演唱。例如五代的《花间集》其序言就记载了当时宴会状况:“则有绮(三声)筵(yan)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手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其意思就是:富家子弟或读书人的宴会上,他们把歌词写在一页页的花笺上,交给美丽的歌女演唱,歌唱时搭配着檀板敲出的节拍,加上歌姬美丽的歌喉和妖娆的姿态,我们可以想象那是如何的风光。 歌既然是给歌女唱的,词的内容当然要适合她们,所以词人需要站在她们的立场,模仿她们的口吻作词。即便没有,也会描写女子的容貌,才华,并常与恋情相关,总之题材都是围绕在女性身上。毕竟若是一个娇滴滴的女子唱出《满江红》如此的雄壮浑厚之歌曲,也难免别扭。 有趣的是“古人善歌得名,不择男女”意思是古代只要善于唱歌,男歌手女歌手都是很好的表现形式。战国时代的秦青、薛谈,汉朝的李延年,唐代的李龟年等都是著名男歌手。可是晚唐五代以后,却是女歌手的天下。那时候词人所作之词当然就要以女性为主。 但男子作闺音也有更深含义。尤其是出现在诗歌中,多数是表达自己在政治上的怀才不遇。为了含蓄表达,便借歌女自喻。如: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唐 秦韬玉《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