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青山流水,深山鹧鸪

辛弃疾:青山流水,深山鹧鸪

2018-06-04    09'36''

主播: 每天读诗词

3827 47

介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奔流的清江水中,不知道有多少人伤心、绝望的眼泪在其中。我站在高台上向着西北方向去眺望长安城。可惜层层叠叠的山群挡住了我的视线。但青山却无法阻挡那向东奔流不息的江水,黄昏里我独自伫立在江水边,深山中不时的传来几声鹧鸪啼,令人更加忧伤。 词中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贴切的表达出对山河破碎、国家动荡的凄凉与悔恨。抗金复国难筹,这郁孤台下的清江水里承载了多少人的泪水。 1129年(建炎三年)十月,靖康之变后,金人自黄州渡江,直奔洪州追隆佑太后至江西万安县的造口,仓皇逃窜的太后在造口弃舟而行,此为何等的国难大辱。50年过去了,此时的稼轩正在江西任提点刑狱(法官兼纪检委),经过造口时,想起了五十年前的这一国殇,便登上郁孤台,俯瞰这奔流不息的赣江水,在石壁上写了这首千古名篇。 读完这首词,让我想到了前天汶川大地震10周年微博上的一个被热议故事:地震那年被埋了五天的男孩,最后被消防官兵给救了出来。十年后,他成为了一名消防战士。如今也轮到他去抗灾救险,报效祖国了。这是多好的一个消息,是人间大爱的传递。 但报国的志愿,不是谁都可以实现的,稼轩就是一位历史长河中悲壮的英雄。 他一生都在致力于抗金,这就是一个围绕着他的魔咒。他出生的时候,脚下的那片齐鲁大地,就被金人践踏了。这里曾是孔孟之乡,中华文明发祥地,诞生过扁鹊、王羲之等名人。可幼安,偏偏生不逢时,从小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的屈辱和痛苦,他心里与金贼结下的仇已不共戴天,报国雪耻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 就在他二十一岁那年,这颗报国雪耻的种子发芽了,趁着完颜亮南侵,幼安聚集了两千多名汉族人民,扛起了反金大旗。加入耿京的队伍,由于出色的才能和胆识,任掌书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之后,他只率领五十余人,冲进万人军营,取其首级,这是何等的英勇。 本以为抗金复国,可以在金戈铁马中实现,但,谁也没料到,这样的一位铁胆英雄,到了南宋朝廷,却郁闷了一生。 在南宋朝廷,他本来是满腔热血,心里装了万条抗金之策,手里拿了杀敌无数之利剑。可朝廷都不买单,把他当做烫手山芋,扔到了湖南湖北江西。到了生命最后一刻,自己的雄心壮志也没有实现。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多么无奈的呐喊? 《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里,放眼万里清秋的楚天落日,遥想南渡之后的八九年时间,自己身居闲职,报国无望,急得把栏杆拍遍! 他的一生,写到了他的词里,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吗?我们会在年轻时,找到可以让自己坚持一生的事情,但大部分人遇到了挫折、阻碍都选择了放弃,放下了原本打算坚持一辈子的事情,向现实妥协。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下来了,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咬牙不放弃,最终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其实,熬过去就好了,不会苦一辈子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间的长河,是最好的见证,为了心中的梦乡坚持吧,稼轩即使未能实现他的复国壮志,但他的诗词,却在千年的光阴里,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