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知何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知何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2020-02-16    08'27''

主播: 每天读诗词

3145 23

介绍:
在今年诗词大会中,曾出现一首宋诗,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在诗词大会会场也被康震和杨雨老师极力推崇,说其道破了人生真谛,很有深度和高度,这首诗是苏轼年轻时为官不久所写,是《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宋诗中一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很多喜欢诗词的朋友都很熟悉,但这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却很少人真正读懂。 虽然是年轻时候的苏轼写就,但那种看破人生真谛,仍然努力前行的人生态度是留给我们除了诗词之美之外,独特的精神财富! 看这首诗的题目是年轻的苏轼写给弟弟苏辙(子由)的。1055年末,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三人出川科举,一年后他们经过渑池僧舍这个地方,年轻的兄弟两人曾在这里题诗,可谓一段佳话,不久在京城参加科举,当时著名的文坛宗主欧阳修和梅尧臣作为主考官,苏洵三父子全部考中,苏辙被任命为渑池县主薄。渑池兄弟相聚题诗之后的5年,也就是1061年,苏辙在汴京任试秘书省校书郎,而苏轼任凤翔判官。就在苏辙送苏轼去凤翔任上时,刚经历过官场且面对母亲去世,他们兄弟两人这一分别格外伤感。送别哥哥苏轼后,苏辙回到汴京写下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 怀渑池寄子瞻兄 宋代: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 我们相互携手在郑原野上话别,共同担忧前面路途漫漫充满坎坷。 送别哥哥回来后我还骑马在大梁田间巡行,此时你应该已经翻过崤西古道(崤函古道遗迹位于河南省陕县硖石乡车壕村西南约2000米,距三门峡市36公里,为古代中原通往关中的咽喉,是东至洛阳西达长安的交通要道)。 自己此时想起了我们在渑池同聚题诗的场景,如今谁还记得我曾在渑池当过官? 此刻遥想哥哥独行一定旅途寂寞,看着前路迷茫只能听到马的嘶吼声。 从苏辙这首诗可以看出,这次分别,两位刚入官场的亲兄弟对前途深感迷茫不安,如今兄弟又要分别,自然格外感伤。此后官场兄弟两人不能在身旁互相照应,一路寂寞自己扛,苦难自己承受,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也反映出了两人兄弟情深,难怪兄弟两人此后互相写诗写词那么多。而苏轼读到弟弟这首诗后回了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其中人生观念和高度就比苏辙高很多,毕竟是哥哥啊。这首著名的宋诗在1000多年时间里不知激励了多少人负重前行。​ 诗的意思是: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奔走,就如同野鸟在雪地里留下的爪印,等鸟飞走了,雪漫了上来,鸟也飞走了,谁还看得到曾经留下的爪印?你看,之前在渑池接待我们的僧人奉闲已经去世,题诗的墙壁也已经损坏看不见之前的诗了。可你还记得当时我们进京城赶考时的路途艰辛吗?当时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 人生百年,路途中会经历各种挫折失败和成功喜悦,回过头来,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之前的事呢?可面对前路,纵然有迷茫和各种不确定,我们还得负重前行,而继续向前的动力不正是我们此前经历的种种吗?虽然痕迹已不再,但经历过了就是财富。前路漫漫,心里再多迷茫,还是要努力走下去啊! 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才刚入官场,尚未经历反对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党争等大起大落,读这首诗我们也不难发现诗里面蕴含的积极感情在里面。虽然说不经历风雨不足以语人生,但此刻的苏轼,能有这种人生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等经历过生死的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流放黄州,并自称“东坡居士”完成苏轼到“苏东坡”的转换,那时候如果苏轼再回过头来读这首“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应该颇有感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