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古都中国No.06 姑苏城外寒山寺

诗词里的古都中国No.06 姑苏城外寒山寺

2017-02-21    07'14''

主播: 耳朵里的博物馆

213 9

介绍:
诗词里的古都中国——姑苏城外寒山寺 亲爱的小朋友、大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耳朵里的博物馆,我是小明妈妈郝好,欢迎收听《诗词里的古都中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过了苏东坡笔下的杭州,今天我们来到春秋吴国的首都,苏州。这首诗你也许已经很熟悉了——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小朋友们,你听说过安史之乱吗?那是在唐朝天宝十四年,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王朝发动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让整个大唐王朝陷入了恐慌,连皇帝都逃出了长安城。大批的北方居民纷纷逃往南方避难,而我们的今天的第一位主人公,大诗人张继也在这些人当中。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他乘船来到了苏州郊外的枫桥镇,虽然已经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北方,但他仍然是在逃难的路上,自然是有些提心吊胆。 (诗人内心戏)唉,偏偏今天的天气不太好,眼看上弦月在半夜已经落下,乌鸦在远处嘶哑的叫着,黑暗中凉气从四面八方凝聚过来。只有江边的枫树,和水上映着的星星点点的渔船火光与我相伴,它们和我一样,惆怅的睡不着觉啊。远远地,我听到了半夜的钟声响起,掀开帘子一看,原来,我竟然已经到了姑苏城外的寒山寺。 怀着这万分的愁绪,又见到这样凄凉的景色,张继提笔写下了这首传诵至今的七言绝句。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小朋友们,这首诗中所提到的姑苏城,就是今天的苏州。苏州这座城市,建城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已经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吴国的都城。因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广布,到了唐代,苏州已经是江南第一大城,人口数量超过了当时的“省会”扬州,达到了首都长安的一半。 如此富裕繁华的苏州城,在张继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的70年后,迎来了另一位更有名的大诗人,他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二位主人公,白居易。 唐朝宝历元年(也就是公元825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也就是苏州城最高的行政长官,到了公元827年,他便离开了。虽然在苏州只短短的呆了十七个月,但是白居易给苏州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 白居易上任不久,有一次他坐轿子到郊外一个叫做虎丘的地方去游玩,但是路十分不好走,回去之后,就决定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这相当于修建了从苏州城到虎丘山的“高速公路”,这条河东起阊(chang第一声)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 3600 米,在古代一里相当于现在的500米,所以这条路也被苏州的百姓们称为“七里山塘到虎丘”。更为重要的是,这条河让阊门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接,这样一来,人们可以从阊门渡口,乘船方便快捷地去往远方,不用换乘其他的交通工具,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不止如此,白居易还让人在山塘河旁筑堤,在街上修建房屋,这里流动人口极多,因此堤坝上的房屋逐渐变成商铺,堤坝也逐渐成为街道,这就是苏州历史上最有名的商业街——山塘街的来历。 当然,白居易带给苏州城的,不仅仅只是一条河一条街,白居易在苏州一直坚持以民为本,使得苏州百姓获得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实惠,以至于他离开苏州北上时,苏州百姓也是少有的“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地相送。 白居易对苏州的喜爱,是持续一生的,他写过很多怀念苏州的诗句,其中在一首《别苏州》中,他在最后一句写到: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说的是“如果苏州是他的家乡的话,还有回乡的可能性。但是从苏州离任的话,就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了”。而这句话一语成谶(仿佛说穿了他的命运),他从苏州离开之后,直到75岁在洛阳离世,期间再没有机会回到苏州。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位大诗人,张继和白居易,诗人已经离去,但是这些诗句伴随着苏州城的风景,一直流传至今,引人无限的遐想。 苏州有着月落乌啼的美丽景色,也有着非常有趣的民俗,你想要了解苏州城卖春困、卖痴呆都是些什么习俗么?欢迎收听下一期《诗词里的古都中国》。我是小明妈妈郝好,小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