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过潼关已黄昏1

车过潼关已黄昏1

2018-11-19    12'36''

主播: 茉莉🎺

171 1

介绍:
车过潼关已黄昏 当车抵达潼关时,夕阳洒在昏沉沉的土地上,唤醒了无数苍凉悲壮的意象,在深秋的土地里苏醒,复活的灵魂沿着山梁间的余晖跌撞着爬出来,每一步都走得踉踉跄跄。 在山梁下的黄土塬,潼关古城建筑群纵横分布,藏青的飞檐、黛墨的瓦当、暗红的明柱泛着肃杀之气,静默在秋风中,凛凛寒意袭面而来。 放眼远眺,一条铜链缚锁三秦大地,风陵渡前波翻浪涌,黄河陡然而下,掉头东向。滚滚黄水挟着风雷,激荡着塞外的风云,震天的呐喊,战马的嘶鸣,将士的喘息,披坚执锐的队伍行进着,在古渡口集结列阵,沿着无边思绪朝着潼关奔涌而来。 我在明晃晃的枪丛中看到了曹操的军马,他一手执鞭,一手捋须,沉静的面庞如一潭死水,狭长双眸微眯,思索着眼前这座雄关要塞。建安元年,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始设潼关。谁料想,十五年后西凉马超、韩遂起兵,这对赤壁新败的曹操来讲无疑是莫大耻辱,于是便有了潼关大战。是年七月,曹操亲率中原大军西征,与马超隔潼关对峙。八月,曹操从潼关北渡黄河,马超率步骑万余追杀,箭如飞蝗,矢如雨下,曹操避恐不及,几尽殆命,卒赖许褚、张郃之力杀出重围,一时间成就了“锦马超”之名。如今,漫卷的黄河水中尚留战火余温,潼关城头焦砖里传来低沉的喊杀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景象化成烟云。开元盛景不复,大唐江河日下。在西风漫卷的长安古道上,我看到诗人杜甫迤逦而行,薄衣裹着枯枝般瘦削的身躯,沿着古道留下沉重脚印,每个脚窝里都洒落出沉郁顿挫的诗行,他身后毛驴打出的响鼻,化为百姓的叹息。出巩义、过新安、经石壕、抵潼关,此时杜甫望着潼关城楼,在夕阳残照下,他心中郁结的苦难比眼前的关楼还要沉重。待诗人穿剑阁、居蜀川后,浣花草堂畔那抹淡黄的秋菊,才明艳了心境。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当安禄山兵出范阳,一路南下西向,胡兵过处,烟霾遮日,青苗枯萎。在安禄山胡兵抵达潼关时,哥舒翰驻军关内,坚壁清野,固守不战。无论是月黑风高夜色,还是霜冷银河长天,在两军对垒的潼关前,哥舒翰率领的唐军硬生生逼得叛军没有向前挪动半步。然天不随人愿,大唐英主蒙蔽视听,在监军的一再逼催下,哥舒翰兵出关外,这一战,唐军折戟断戈,鲜血浸染黄沙,残破的盾牌斜躺在地上,战马在充满焦糊味的土地上啃着枯草。 大唐的云散了,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危若累卵,大金军兵压境,西夏虎视眈眈。此时,亘古男儿一放翁横空出世,他左手执枪,右手执笔,纵马过潼关,夜霜凉如水。南宋的大军因陆游而英姿雄发,他带领宋军出潼南,由渭南出剑阁入川,身经百战,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路,陆游走的艰难疲惫,血泪满怀,他抚膺长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一腔悲愤的陆游心中充满愤恨,恨奸佞当道,小人惑主。73岁的他回到沈园,空中惊鸿照影,花间美人翩翩,那只是陆游的梦,眼前只有墙壁上当年题写的旧词句,那里得见唐婉的旧影。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这是何等的凄清与悲凉,就是在夜晚荒村的床上仍然是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代豪放词宗,带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怅惘,带着对家国的绵绵思念无奈地走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秦去汉亡岁月长,唐宫宋殿化斜阳。历史更迭,人聚复散,多少车辙在岁月的长河中都化为满天星斗! 我抬头,夕阳正斜,车已过潼关。
上一期: 至真至性《我们仨》
下一期: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