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予东《草木之心》

程予东《草木之心》

2016-11-01    12'13''

主播: CarrieChin0762

313 17

介绍:
草木之心 程予东 一央视节目主持人说:越看《动物世界》,越不想看人。 感觉他越是见人多,失望也越多了。一个对人失望的人,往往把注意力转到了别的方面。他转到了动物世界上,结果从动物世界里看到了人世社会所稀缺的美好,反过来,更对人摇头叹息了。心有所失,必有所安顿吧。 贝多芬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听力,他想把自己安顿到哪里呢?《音乐巨人贝多芬》中有这样的句子,贝多芬无限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在他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什么呢?一方面,他在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还有贝多芬的名言里有个句子是‘活他一千辈子’而树是可以活一千辈子的! 树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息,如果不遭遇砍伐的命运,可以在无穷的时空里枯荣,它的心灵是纯净的超过社会上那些内心暗淡的人,这么多美好的因素是失聪的贝多芬神往的,他想把自己安顿到自然中啊。这不由让人想到了古诗文中那些被朝堂贬谪到异地的文人墨客,起初他们对贬谪的命运多是愁闷郁结于怀,但是官场的勾心斗角争名夺利又让他们感到高处不胜寒,这样的境遇下,多把身心安顿在自然中,从自然山水草木景物中获得心灵的碧透澄澈。欧阳公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这样的选择,吴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这样的选择,袁宏道的“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亦是…… 如今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为高房价低收入高入学低就业活的满面尘灰,憋屈压抑,对镜也沧桑,这样的我们不是更应该走近自然草木的心灵世界吗? 王开岭的散文表达了安顿疲累身心的好去处:多闻草木,少识人。试想,你能叫出多少草木的名字呢?我们身边的学生埋在作业堆里,补课堆里,他们或许能叫出各路明星的名字,但是却叫不出校园里开花的树名,一些草的名字更是不知晓。他们的心缺失了方向和指引(指引他们的人都把心安在了什么地方呢?),这样的孩子内心抽不出一片嫩叶来。放下你手中的俗物,带着孩子走进自然,去亲近草木吧。 在草木葳蕤的世界,你会发现它们是最安静、最富美德的生物。不是吗?你见过一株偷懒的草木吗?没有。它们谁不是勤生绿叶,源源不断地为人们制造清新的空气;谁不是撑起如盖的绿荫遮挡曝日为人们送来一地阴凉。它们中的哪一种荣枯没有顺应着天地造化。有的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没有停滞,没有老化,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能开花的去开,毫不掩饰,毫不扭捏,大大方方。即使是渺小的不起眼的一株,也不卑不亢,活出了生命的大自在。置身这样的花前,它们以灼灼生光的姿容点缀我们的生活,养我们的眼目,引领我们对美的追求。它们中该结果的谁不是捧出馨香的果子,给予人们以充腹。果子本来也预留给鸟雀一些的,可是人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总是见到吃饱了还不会餍足的人,极力地索取,最后可能善心未泯,也或许瞧不上眼吧,留下几枚瘦弱干瘪的果。面对贪欲的人,果子能说什么呢?不管人们怎么对它,我们最终还是不见树木把果子私藏。为什么我们不学学果树呢?还有它们即使被不定的风带到了背阴的地方,也不会锁紧心扉,依然有着阳光般的追求,命运给它们伤痛,它们却能回报以歌。此外,草木还承接人之垃圾和秽物……没有草木,我们能活成什么样的面孔啊! 在自然的天地里,在安静的草木面前,你会感慨,人的那些贪欲,自怨自艾,挟私报复,求名逐利啊,是多么丑陋不堪呢。你再看看这些丰美俊俏的草木,会禁不住赞誉道:一株草木就是完美的形象了。那何不让我们生出一颗草木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