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有桃花,何处无芳菲】作者:波澜  主播:波澜

【心若有桃花,何处无芳菲】作者:波澜 主播:波澜

2017-09-18    10'56''

主播: 波澜之声

213 1

介绍:
心若有桃花,何处无芳菲 ——西顶小记 最早看到有关西顶的文字,是读到鹤山外宣最美乡村系列,神往那一方神秘;最早萌发去西顶的念头,来自诗人墨竹笔下的诗歌《好想和你一起去西顶》,心驰那一处浪漫;读得最多关于西顶的文字,来自乡村文化导游程建周老师的笔下,摇曳那一抹乡情;最早看到西顶的人,是邂逅在区妇代会上的孙彩霞经理,偶遇那一份豪情。而现在,真正第一次踏进西顶,是和朋友李彬彬的一次微信之约! 循着文字中熟悉的蜿蜒山路,我们来到了太行深处,那云遮雾绕的群山,葱茂欲滴的苍绿,早已醉入了我的心底。 刚下车,身处层绿环抱之中,贪婪地呼吸着这里的一切!好想放声,又恐惊扰这里的宁静。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于是拿出相机,开始狂拍记录。 一位优雅的姐姐引我们入村,这位姐姐,我曾经在程老师的文章插入的图片中见到过,是这里的行政主管李荣军。对于我,她也是早闻其声,所以今天的相遇,双方显得并不陌生。也许是荣军姐觉得我俩喜欢宁静,就安排我们住在了一处安然温馨的房间。清雅静谧,整洁安适。临窗,推开就能触到日光,觅到幽深。 安顿完毕,我们穿行在充满记忆的小巷,或宽窄,或悠长,那斑驳陆离的石墙,弯曲幽深的小径,和着路边随意开放的小花,门缝探出生机的枝条,一切都充满着和谐与安宁。于是,我们婀娜移步,做足了江南雨巷中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郎。 忽飘来一阵椒香,循味找寻,一位大娘满脸欢喜地挎着盛满花椒的竹篮迎面走来。早闻西顶的花椒很有名,长势好,颗粒饱满,香味浓郁,于是专门停下和大娘搭讪,纯正的椒红映照着她布满褶皱的笑脸,如盛开的红菊。 我提议去探访一位老人,出自程建周老师的笔下,据说19岁嫁到大山时,丈夫眼睛就看不到了,如今70多岁了,她一直坚守在丈夫身边,做了丈夫一辈子的眼睛,这令我非常感动。但是我从程老师拍的照片中,看到的却是一位盛开如兰的女人,丝毫看不出星点悲伤!似乎印证了这里的一个事实,曾经的西顶官户比竟达到了70%,大概是上天眷顾这里坚强的西顶人吧!寻访并不顺利,虽由村民指点,但因地形不熟,加之已近中午,只有返程回山庄了! 回到那个充满神秘的院子,坐在实木餐桌前,细细打量着这个院子,不大,但布局合理。客房环绕,木门竹帘,厨房客厅,属于古代典型的大户人家!院子正南,是一处传统的戏台,是供大家饭后娱乐的,或歌或舞,或吹或弹,也许是大家唯一能享受这山林静谧外的尘埃了。虽然多次看到朋友发的照片,今天一见,还真是恍如梦境。听荣军姐姐说,濮阳来的三位美女摄影师也回来了,不多时,我们便见到了。在我看来,来这里的人都是怀有情愫的,或寻乡情,或避尘世,或亲自然,或觅佛缘。因为看惯了城市的喧嚣,想独享一方安然,也是心之所属。 谈笑宴宴间,我们竟发现大家果有相通之处,其间的绿裙飘飘的姐姐为摄影群群主,荣军姐姐是舞蹈群群主,我和彬彬则分别为朗诵群的群主,哈哈,今天,几位小主们在西顶安营扎寨!吉他声声中,享用可口的农家美味,合影留念时,大有依依惜别之意。 短暂午休后,我们准备去探访离这里不远的静居寺,那是鹤山旅游达人婴心眼中的布达拉宫。穿行在布满野花芳草的小径,一路下行,我的心又开始奔放起来,不停地让彬彬拍照。于是我坐在云端石上,倚靠老树胸前,临立峭壁之巅,隐藏花丛之间,回眸、颔首、俯瞰、远眺……记录着心中雀跃,叽叽喳喳,热热闹闹。而她,却是采花觅草,含颦隐笑,即使偶触我的镜头,也用花束遮掩,不露花容。难怪她一袭红衣,宛若不食人间烟火下界的黛玉,而我,身着洋装,活脱脱一个误闯清净之所的凡人!后来,我才知道,后几天里,由专业摄影师在,她也收获了多张大片! 听得潺潺水声,循声望去,眼前一下子亮了,山涧陡壁之下,竟有一弯河水,一路笑来!青山绿水,才称得上美哉!于是,脱掉鞋袜,挽起裤腿,涉入河中,与清水融合,和鱼虾亲近。说真的,我们将一切尘世纷扰忘却山水之间了! 沿着晃晃悠悠的木筏,登上了正在修缮中的静居寺。红色的寺院立于碧水青山之中,参天古槐之下,安静恬然,果有婴心所传布达拉宫之说。我进去深躬参拜,大有领略禅意之状。 天色已晚,从来没有在外单独留宿的我,尽管有很多的留恋,还是让婴心接我出山了。夕阳之下,趁着余晖,我们定格在了远黛落日之中。计划在此小住几天的彬彬有些不舍,央求我再来陪她,我爽快答应,因为,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西顶,这里的山,这里的人,即使处于深山之中,还会坚如磐石,就如世外桃花,即使隐于山野,依然芳菲四溢!我想,我一定会再来的! (文字: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