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典故》之三则

《中国成语典故》之三则

2017-07-29    11'36''

主播: 韩海之魂

524 2

介绍: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买东西”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将购物称为“买东西”,可为什么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呢。  宋朝的理学家朱熹好学多问。有一次,他去拜访好友——精通五行的盛温和,不想正赶上盛温和手挎篮子准备上街。朱熹便问:“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幽默地回答道: “上街买东西(当时还没有“买东西”这一说法)。” 朱熹不解地问:“买‘东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买‘南北’呢?”盛温和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笑着说道:“你这位大学问家还不明白? 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着看看就知道了。”朱熹听罢,独自思索了一会儿,突然恍然大悟。原来把五行与五方相互对应后,东为木,西为金,南为火,北为水,中为土。因此盛温和实际上说的是:“上街去买金木之类可以装人篮子的物品。”若说“买南北”,当然就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和火呢?从此,“东西”就成了物品的代名词。其实,“买东西”的由来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唐朝的长安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则是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地方,中外各国的经济交流活动多在这里进行。这两处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当时人们购物时常说“去东市、西市购物”, 后来便简化成“买东西”了。 “走后门”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走后门”指的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是个贬义词。这个词的由来,与宋朝的宰相蔡京有关。 宋徽宗继位后,任命蔡京为宰相。蔡京很排挤前朝的官员,规定他们的子女终生不得人京、不得做官。这让很多人都对他心怀不满,因此在宫里的一次宴会中,他们编了一出戏来讽刺蔡京。在戏中,一位官员坐在堂中,传令断案。一个和尚请求离京出游,只因他的戒碟是哲宗年间的,官员就命令他还俗。接着,一个道士因遗失了度碟前来请求补发,只因他是在宋哲宗年间出的家,官员就命令他脱下道袍,转为平民。这时,官员的一个下属上前低声对他说:“国库发了一千贯捧钱,都是前朝的钱币,该怎么处理?”那官员想了一下,悄悄地对下属说:“那就从后门搬进来吧。’,此后,“走后门”就成为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代名词了。 意见不同叫“相左”,为什么不说“相右”? 通常情况下.如果两个人意见不同时,我们就会说他们意见“相左。当然.相对于“中”“正”而言,“左”代表着偏差,所以用“相左”来表示两人意见不一致并无不妥。但是“右”也非“中”、非“正”的,人们怎么就不用“相右”来表示意见的不同呢?  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手足便右,以左为僻,故凡幽狠,皆曰僻左”(丈礼记,王制》 )。意思是:人的手足大都是右边的比较灵活,能够从事很多任务,而左边的则比较笨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考虑到“右”灵便、“左”不便的因索,古人便“以右为尊”,同时“右”也有偏袒、帮助等意思。如《左传· 襄公十年》 中就曾记载:周王的大臣王叔、陈生二人与另一个大臣伯舆争夺权力时,“王右伯舆”,也就是说周王偏祖了伯舆。  所以,与“右”相对的“左”就有了反对、违背等意思。 如唐代大学者孔颖达为(左传》 所作的注中就有:“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这里的“不助者”与“所助者”相对,自然就是“反对者”了。“左”有偏差、违背、反对等意思之后,其意义逐渐得到延伸,后来人们就约定俗成地使用“相左”来表达事情、意见的相违或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