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5·采蘋

诗经15·采蘋

2022-04-10    07'00''

主播: 雁来花开

411 1

介绍:
15采蘋 召南第4篇 佚名〔先秦〕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yǒu)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疑难字注音版 采蘋(pín) 佚名〔先秦〕 于以采蘋(pín)?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xíng)潦(lǎo)。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jǔ)。于以湘(shāng)之?维锜(qí)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yǒu)下。谁其尸之?有齐(zhāi)季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哪儿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涧水滨。 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 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 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 注释 于以:犹言“于何”,在何处。蘋(pín):又称四叶菜、田字草,蘋科,为生于浅水之多年生蕨类植物,可食。 藻:杉叶藻科,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一说水豆。 行(xíng)潦(lǎo):沟中积水。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毛传》:“行潦,流潦也。” 筥(jǔ):圆形的筐。方称筐,圆称筥。 湘:通“鬺”(shāng),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毛传》:“亨也。”按即烹。 錡(qí):三足锅。釜:无足锅。锜与釜均为炊饭之器。 奠:放置。 宗室:宗庙、祠堂。《毛传》:“大宗之庙也。”大宗,即大夫之始祖。牖(yǒu):窗户。 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毛传》:“尸,主。齐,敬。季,少也。” 有:语首助词,无义。齐(zhāi):美好而恭敬,“斋”之省借。季:少、小。 赏析: 《采蘋》是一篇简单纯挚的诗歌,这首诗写妇女们为贵族祭祀而辛苦劳作。或认为是写贵族女儿嫁前祭祖,妇女采蘋藻备祭品,亦通。她们在祭祀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礼仪和美德,展现了初期礼制社会的风貌。这首诗从内容到形式都与《采蘩》相似。 祭祀是商周时代的大事,在人们的生活中,大小事宜都要进行祭祀,女子出嫁这样的大事情就更不用说。所以在古代,贵族之女在出嫁之前,一定要到宗庙去祭祀祖先。祭祀的目的是为了让待嫁的少女学会婚后的礼仪。 为了祭祀能够顺利进行,人们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奴隶们主要负责采办祭品、整治祭具、设置祭坛,《采蘋》所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忙碌准备的过程。普通的祭品和繁琐的礼仪之中,饱含着众人的寄托和希冀。在先民心中,祭祀是一场无比虔诚、圣洁、庄重的活动。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细致的笔墨,将祭品、祭器、祭地、祭人一一展现出来,将这项繁重枯燥的工作描绘得生动而形象。《采蘋》全诗共有三章,每章都有四句,都是采用两问两答的方式来进行叙述。第一章,诗人点出了采蘋菜、采水藻的地点;第二章,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最后一章,诗人写出了祭地和主祭之人。 全诗有五个用“于以”开头的问句,来展开提问,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五个“于以”的具体含意又不完全雷同,连绵起伏,摇曳多姿。“五用‘于以’字,有‘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这样的问句,充分引出了女主人公的辛劳和尽职尽责。全诗情感交融,毫无阻滞突兀之感,将“季女”的守礼制、循法度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表现出来,将她的能干、虔诚一步一步推向了高潮。 这篇诗文中没有一个华美的形容词,它在叙述事情时是不加任何修饰的。也正是这样平常的语言,使一位采蘋、烹煮、设祭、平静中蕴含着快乐和憧憬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最后这一句轻微的赞叹,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季女的美好形象就这样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全诗为赋的写法。诗最大的特点是简洁而概括力极强。诗以采蘋藻概括了其他许多需要妇女们做的事情,并以此为线一穿到底,最后以点睛之笔写出主祭少女的神态,与劳役妇女成一鲜明对比:恭恭敬敬的少女主祭,忙忙碌碌的妇女们劳作。诗虽戛然作结,然而令人回味不已。 于情中叙事,于事中抒情,问答轻松明快,饱含着一种奔放单纯的少女之情,正像戴君恩在《读风臆评》中所说:“万壑飞流间,突然一注。”这场关于少女祭祀的描写既庄重又不失真挚、简诚而不失虔敬,“季女”的感情和她虔诚有礼的形象全都在诗中表现了出来。
上一期: 诗经26·柏舟
下一期: 诗经27·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