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8·邶风·燕燕

诗经28·邶风·燕燕

2022-04-17    10'41''

主播: 雁来花开

377 3

介绍:
诗经28.邶风3 国风·邶风·燕燕 先秦:佚名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疑难字注音版 国风·邶风·燕燕 先秦:佚名 燕燕于飞,差(cī)池(chí)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xié)之颃(háng)之。之子于归,远于将(jiāng)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rèn)只(zhǐ),其心塞(sè)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xù)寡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注释 燕燕:即燕子。 差(cī)池(chí)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瞻:往前看;弗:不能。 颉(xié):上飞。颃(háng):下飞。 将(jiāng):送。 伫:久立等待。 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任:信任。氏:姓氏。只:语助词。 塞(sè):诚实。渊:深厚。 终…且…:既…又… ;惠:和顺。 淑:善良。慎:谨慎。 先君:已故的国君。 勖(xù):勉励。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赏析】 这是卫国国君送其妹出嫁到他国唱的离别之歌。 清代诗人王士禛(zhēn)将《燕燕》一诗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话》)。在所有的情绪中,离愁应该算是一种凄美绝伦的感受。 “别离”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燕燕》开创了一个诗风,引领了一个时代,文人骚客相继吟咏着挚友离别之感,牵动着人们的心弦。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珍重,以及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依依不舍中,仍旧依稀可辨《燕燕》的影子。 诗开首以飞燕起兴,它们唧唧喳喳,追逐打闹,作者用此乐景反衬哀情,这便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明代陈舜百在《读风臆补》中评价道:“‘燕燕’二语,深婉可诵,后人多许咏燕诗,无有能及者。”全篇三节重章复唱,循序渐进,更将哀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不时在天空中盘旋,呢喃着,追逐着,像是约好要一起去赴会,又像商量着要见什么客人,油黑的羽毛长短不齐,莺莺的叫声时落时起。此处开篇比兴,将活泼的小燕子作为乐景的主角。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哥哥与妹妹感情笃厚,今天妹妹就要远嫁了,身为储君的哥哥心中自是百感交集,有几分不舍更有几分惦念,恋恋不舍地把妹妹远远送至郊外,直到看不见妹妹的身影时,一直伫立着目送妹妹的哥哥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妹妹出嫁,哥哥送了一程又一程,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于是一幅感人的画面呈现在眼前:“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子唧唧喳喳叫个不停,飞过来飞过去,与妹妹相互道着珍重之后,看着妹妹远去的背影,一时感慨万千,潸然泪下。燕子也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低头诉说着愁怨,再往前走把妹妹送到了南边,看着妹妹逐渐消失在视线里,哥哥的心悲伤不已。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为何如此牵肠挂肚?“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原来妹妹善良、诚实、重情重义,性情温柔而又和善,从不与兄长相争,平日里修身养性,有良好的学识和素质,为人处世小心谨慎,临行前还不忘提醒哥哥不要忘记先王的嘱托和厚望,一句句真诚之言勉励着哥哥做百姓的好国君。 《燕燕》一诗之所以得人心,首先在于它的情真意切。这首诗所写的离别之景和分离之情是真挚而感人的,说明作者确是缘情而发。诗一至三章皆以飞翔的燕子起兴,使人想象正是春燕归来之时,而主人公的妹妹却要离家远嫁,对衬之下,令人怅惘;又可认为是比兴那个远嫁的姑娘轻盈美好之态,恰如那飞燕。尤其是二章“颉之颃之”是燕翻飞不去,正可比那个姑娘不忍离去;三章写燕“下上其音”是燕呢喃而鸣,正可比那个姑娘和送别人相叮嘱而语。一至三章所写的送别路程一个比一个远,而主人公分别之情亦一层深于一层。诗四章是作者对妹妹的称赞并回想她的勉励,似诗人在向同行人夸奖她,又似默默回想妹妹的嘱咐。那出嫁的女子能嘱咐其兄以先君为念,以国事为重,还是颇具眼光的。 在写法上也颇为独特,先概括描述,给大家一个总体的印象,最后再写人物的语言。整篇文章静中有动,生动鲜活。在布局谋篇上也十分讲究,四章由虚到实,前三章一直未交代被送对象,只是用极大笔墨去点染惜别气氛,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最后一章清楚交代,陡然点出被送对象,给人恍然大悟之感,采用倒装之法,耐人寻味。妹妹不但个人修养高,而且视人如视己,堪比高风亮节之士。此处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先民对女性的至高评价。 总之,诗基本上是写景抒情,并呈现出一定的情节,这是古诗写离愁别绪最早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