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41·邶风16·北风

诗经41·邶风16·北风

2022-07-29    09'21''

主播: 雁来花开

54 2

介绍:
诗经第41篇 邶风第16篇 北 风  佚名〔先秦〕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 疑难字注音版 北风其凉,雨(yù)雪其雱(pāng)。 惠而好(hào)我,携手同行(háng)。 其虚其邪(xú),既亟(jí)只且(jū)。  北风其喈(jiē),雨(yù)雪其霏(fēi)。 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其虚其邪(xú),既亟(jí)只且(jū)。 莫赤(fěi)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xú),既亟(jí)只且(jū)。 译文: 北风刮来冰冰凉,大雪漫天纷纷扬。 你和我是好伙伴,携起手来齐逃荒。 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祸将降。 北风刮来透骨凉,大雪纷飞漫天扬。 你和我是好伙伴,携手同去安乐乡。 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亡。 天下赤狐尽狡狯,天下乌鸦一般黑。 你和我是好伙伴,携手乘车同离去。 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出。 注释: 雨雪:下雪。雨,作动词用,下雨。雱:雪盛貌。 惠而:惠然,顺从、赞成之意。同行:同路。 虚,空虚,指内心犹豫不决;邪,“徐”的假借字。其虚其邪,缓慢犹豫不决的样子。 既亟:事已紧急。只且:语助词,其作用与“也哉”相同。 喈:风疾速的样子。霏:雨雪很大的样子。 莫**狐:没有不红的狐狸。狐是妖兽,鸟啼不详,这是古代,民间传说,以狐、乌象征妖异不祥的统治者。 车:坐,坐车。 赏析: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此诗“气象愁惨”,在诗歌开篇就大肆渲染背景,在风紧雪盛的时节,众人四散奔逃,局势的紧急,环境的凄凉跃然纸上,一派国家危乱之像。 “风雪夜归人”是冰天雪地里的一丝温暖,“风雪急逃亡”则是寒冷里的慌乱和匆忙。《北风》一诗构建的风雪世界,属于后者,仅有凄惶的萧索,没有丝毫美感:放眼望去,破落的车队在泥泞的路上走走停停,北风刺骨,吹乱了车帷和须发,大雪纷纷,遮盖了本就辨识不出的道路。车中之人,既不是久征沙场的战士,也不是终日辛劳的农人,而是一批锦衣玉食、整日舞文弄墨的贵族。 《北风》描写了这样一种情景:卫国行威虐之政,贤人预见危机,相约避乱。这是一首反映贵族逃亡的诗:“既亟只且”,紧急的局势一触即发,“莫**狐,莫黑匪乌”,凄凉的环境如影随形,让人悚然心惊。短短数十字,逃亡者内心的焦灼和痛苦,跃然纸上,纤毫毕现。无怪朱熹《诗集传》中说此诗“气象愁惨”。 《诗经》历来擅长渲染情感,其一唱三叹、回环复沓的章法,最能感染读者的情绪,使诗作的内蕴得到有力的彰显。《北风》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反复诉说,使情感叠加于字里行间。其中只改了三个字,每次改变,都是从不同角度的追加,最终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张扬。 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不断地强调北风的寒意。不仅“凉”而且“喈”,刚才是凉,现在是既寒且凉,加深了“凉”的程度,充分表现出逃奔者身心俱寒的景状。把“雨雪其雱(pāng)”改为“雨雪其霏”,前者纷然飞扬,后者密集飘落,从不同角度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强调逃离的意向,也体现出贵族们对目的地的渴望:把去处当成了家,不是“去”,而是“归”,从而反衬逃亡前的无归属感和对原地的恐惧心境。 这种结构和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好似逃亡者在途中不停地念叨同一句话,一方面催促自己奔逃的节奏,另一方面也能分散注意力,舒缓自己紧绷的神经。 诗作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形象地表现逃亡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一个又冷又怕、哆嗦不已、慌忙赶路的逃亡者形象,和一条覆盖积雪、曲折坎坷、又细又长而看不到终点的山间小路形象,呼之欲出。 当时的虐政如风雪般密而不透、寒凉无比,让人无法承受,只得迁徙逃亡。行程过程中的北风与风雪,既是对下文的起兴,也是逃亡者对现今生活的概括,象征着奔逃过程的艰辛和走不出严寒的痛苦,表现出逃亡者脱离苦厄的艰难和逃亡途中心态的焦急不安。 深一步细想,在逃亡途中,真的只有严寒和崎岖吗?赤狐和黑乌,是路边的动物,还是阻遏前进的追兵?如果用它们来隐喻追兵的话,逃亡的环境,就不仅仅是艰辛,还充满了凶险。这群寻找乐土的贵族,也就有了几分悲壮感,让人禁不住产生疑问:是什么让这一群贵族誓死也要离开?这种比中有兴的手法,使诗句更加耐人玩味,也使作品具有更多层的解读可能性和更深刻的意旨。 也有观点认为这是风雪迷茫,不堪压迫的奴隶结伴逃亡,他们号召大家团结,“惠而好我”;一起行动,“同行”“同归”“同车”;并劝告不要迟疑、徘徊,赶快行动。他们痛斥统治者都是一路货色,如狡猾的狐狸和不祥的乌鸦,这足以反映奴隶已觉醒和酝酿着的反抗。这是可与历史相佐证的奴隶斗争之歌。残酷而落后的奴隶制度也必然在这样的冲击中灭亡。此诗与《魏风·硕鼠》可映照来读。 诗最突出的是场面描写:风雪交加之景,奴隶相互约誓、呼唤、劝告、催促。尤其是那“其虚其邪?既亟只且”的呼喊声,加以反复吟唱,渲染了奴隶大逃亡场面的紧迫气氛。诗的比兴手法极其高妙而隐蔽。诗前两章首写风雪,既是描写当时景况,又是比兴统治者暴虐役民。三章写狐、乌,比喻痛恨的统治者,但也可看作是风雪苍茫之时,诗人看到出没的狐狸和寻栖的乌鸦而以之作比,这两种动物写入景中也为环境增加几分凄冷阴暗。冒着偌大的危险要逃出的环境定是十分恶劣可怖,诗人以其简洁生动的笔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