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苏州 | 平江探古-昆曲博物馆-笙歌绕梁难忘怀

走读苏州 | 平江探古-昆曲博物馆-笙歌绕梁难忘怀

2019-09-11    22'24''

主播: CV聆听晨雨

161 15

介绍:
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戏剧源头之一。她发源于元朝末年苏州地区的昆山一带,原名昆山腔,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16世纪中叶经魏良辅改革后,昆山腔成为一种格律严谨、形式完备、声腔音乐婉转悦耳柔媚悠长的演唱艺术。又经许多文学艺术家奉献智慧,昆曲艺术成为融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富有诗情画意的舞台综合艺术,她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之大成,是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她的丰富、严谨、完整、精深的戏剧艺术体系,成为中国各种戏曲发展的资源,被誉为“百戏之母”;她独特深厚的美学传统与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始终对于人们具有永恒的魅力。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昆曲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其珍贵的民族戏曲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认,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此后,昆曲事业更加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扶持。 中国昆曲博物馆座落在苏州平江历史保护街区内。馆内现藏有昆曲及其他剧种的各类文物古籍与珍贵史料,系全国唯一的集昆曲的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以陈列、展演、保藏、利用、研究为宗旨的专业艺术博物馆,给发源于姑苏的昆曲艺术营造了和谐统一的人文环境。 中国昆曲博物馆馆址前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晋会馆。苏州全晋会馆又名山西会馆,由山西寓苏晋商集资共建。初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苏州阊门外山塘街。光绪五年(1879),山西商人再次集资重建。1986年,苏州市政府决定成立苏州戏曲博物馆,并于同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更好的保护与弘扬昆曲艺术,经国家文化部和江苏省政府批准,在原苏州戏曲博物馆的基础上,仍利用全晋会馆馆址,立项筹建“中国昆曲博物馆”。2003年11月,中国昆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全晋会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堂名”是民间艺人在普及昆曲中形成的一种坐唱演出形式,由音乐演奏和昆曲清唱组成,一人身兼多职,既要唱又要演奏 。堂名演奏时临时搭起的乐舆,可以拆卸、组合。拆散后装在箱内,方便肩挑,故称“堂名担”。考究的堂名担,还装有各色玻璃彩灯,称为“堂名灯担”。“堂名担”是晚清宝和堂昆曲堂名灯担,用紫檀木和黄杨木镂雕而成,双层飞檐、白玉栏杆,三面挑出莲茎形铜梗,配以玻璃莲花彩灯,数以百计的构件、饰物雕工十分精细。 《走读苏州》是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嵇元。 苏州既是太湖、长江和大运河哺育出来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旅游城市,又是经济发达地区,关于苏州的昨天和今天,让许多人着迷,但又因视角不同而似乎很难三言两语准确概括。本书作者既是生于苏州,长于苏州,对苏州有着天然热爱和熟悉,又因为其将近30年记者工作,走遍苏州城乡,接触社会各界,看到、听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秘辛,加上作者喜欢阅读,注重收集材料,写作时以史为经、以城乡景点、景区为纬,向读者全方位介绍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厚重的苏州,许多内容一般人不易获知,因此,此书不同于一般的苏州游记或说明文式的旅游介绍,读来不仅引人入胜,而且必有所得。近年来介绍苏州的书籍已出版很多,各擅胜场,但可以说,这本书介绍苏州别开生面,非常值得一读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