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学习古琴的意义》

《少儿学习古琴的意义》

2020-04-30    07'05''

主播: 文丹

556 7

介绍:
《少儿学习古琴的意义》 什么乐器最受中国精英家庭青睐? 钢琴。 什么乐器最适合中国的小孩? 古琴。 众器之中,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传入中国不过百余年。但钢琴与其音乐都源自国外,其背后代表的是西方文化。而今时代变迁,在西学盛行时代传入中国的钢琴,如今是否依旧适合中国小孩的文化诉求? 而古琴,无疑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中国人自己的“乐器之王”。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代称作“琴”,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 古琴位列中国传统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自古以来一直是文人一生必修的科目。故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在古代,音乐,尤其是古琴,还是教化世人的重要工具。 那么,对于如今的中国小孩,学习古琴有什么作用? 【六艺之一,从幼学起】 作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古代读书人从小便开始学习古琴。《礼记》记载:“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这里所说的“三王”即虞、夏、商三王。 古人认为“学艺宜早”。很多弹琴大师都是小时候就开始学琴的。隋唐大琴家赵耶利“弱年颖悟,艺业多通”;晚唐大师薛易简“自九岁学之”。 【训练专注力,坐定入静】 手机,正在侵蚀中国孩子幼小的心灵。面对各色信息,各种诱惑,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就会变得不安,且易躁,易动,易怒。长期的精力不集中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而练习古琴,则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与定力。古人说:“先除其浮暴粗厉之气,得其和平淡静之性,渐化其恶陋,开其愚蒙,发其智睿,始能领会其声所发为喜乐悲愤等情,而得其趣味耳。” 入定,正身,收摄心绪,抛开杂念,专注于指尖。能坐下来安心地弹几首琴曲,也必然能静下心来学习。 【育德育人,琴德最优】 古琴是最好的育德之器。 嵇康在《琴赋》中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蔡邕的《琴操》记载:“昔伏羲作琴,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琴德即人品,学琴即是学做人。通过习琴,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达到宁静致远,正心正行,与天地相和的境界。 在古代,古琴在政治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代琴家杨表正在《西峰琴谱》中称:“琴者,禁邪归正,以和人心。是故圣人之治,将以治身,育其情性,和矣!” 【修高贵之气,从容之态】 不同于钢琴、古筝这些喧闹乐器,古琴的与众不同还在于具有修炼自我的功用。长期抚琴的人,手势、坐姿、仪态、言语,端庄不俗,气宇高昂,由内而外都会散发出高贵的气质。古代贵族家庭教子女学琴,也是此意。 古琴的音色高贵和雅、悠远空灵,可滤尘世浮嚣,让人淡泊名利,生活从容。所以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学古琴,还可以旁通诗词古韵,了解历史典故等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因为古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最紧密的乐器,对启发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有着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