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的月光》之十七《月光洒在三友亭前》

《琅琊山的月光》之十七《月光洒在三友亭前》

2019-12-06    04'30''

主播: 清浅🍁🌸

475 2

介绍:
作者:武佩河 朗诵:清 浅 琅琊寺依山傍林,楼台殿宇掩映在葱茏郁秀古树之中,廊腰曼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建筑或是雄伟壮观,或是精致小巧,奇姿巧态,各具特色,引得数文人墨客感叹不已,流连忘返,就连月光也是往返守时、依依难离。 琅琊山的月光穿过明月观,有亭玉立,亭前削壁峭立,削壁上云松滴翠,亭角梅花欲放,亭侧翠竹摆动,松、竹、梅,岁寒三友,小亭谓之“三友亭”恰到好处。月光洒在亭前,更是仙境一般。 自古文人尤喜松的风格,竹的气节,梅的傲骨。千百年来诗人们泼墨挥毫,各抒己见。宋朝诗人苏东坡诗云:“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清朝诗人郑板桥赞竹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唐代诗人柳宗元咏梅曰:“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自古雅士多清静,约三五知己,小聚亭中,有松、竹、梅作伴,煮一罐清凉甘甜的濯缨泉水,就着亭前月光,千秋故事全在袅袅茶香中,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激荡于胸,与大自然对话,与大自然相谐,那是一种超脱,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所以,庄子梦蝶,不知我是蝶蝶是我;所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以,李白遥望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所以,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月光洒在三友亭前,仰观山,俯赏泉,环顾松、竹、梅,频添无穷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