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城间流浪】听禅,听蝉

【我在三城间流浪】听禅,听蝉

2018-08-09    09'16''

主播: 徐彩云

2965 18

介绍:
观山湖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于我而言,我们之间的渊源,远比它的历史要深长得多。与观山湖的故事,是从观山湖公园开始的,我对它有一种奇怪的情节,也许,算得上是一种心理寄托吧。 这个夏天,消沉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做了一个小手术,不知何故创口迟迟不愈,医生说是跟我长期情绪抑郁有关,再三告诫我要尽早调整过来。我隔三差五要去医院观察或复诊,每天从医院出来,不管有多晚,我总是要去观山湖公园走走或者坐坐的。 那天午后,我沿公园中的健步道慢行,日高人渴,偶然发现道旁有一间古色古香的亭子,名叫清风亭,便走过去乘凉歇息。 清风亭比不得公园中的其他亭子那般受欢迎,此处目之所及也无湖光也无山色,确实没有比较吸引人的景致,亭中坐凳上已积灰,看来是不常有人光顾的样子。顾不得许多,我寻了一个靠柱子的地方坐了下来。不一会儿,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走进亭来,也选了个靠柱子的地方坐下。长者取下挂在脖子上的相机,从帆布背包里掏出一个小物件儿,我认得,那是埙,一种乐器,长者吹奏的曲子名叫《千年风雅》,以前常常听,旋律我已经很熟悉了。他的演奏不怎么流利,但本身婉转悠扬的曲子和长者一脸的祥和,已经足够让听者感觉超脱世俗,置身禅境了。一曲结束,见我陶醉其中的样子,长者问我:“小姑娘是否也喜爱传统文化?”我朝他微微一笑,投去询问的目光,长者接着说:“我外孙女是做旗袍设计的,我看你穿的这件一字扣无袖旗袍,设计虽说不上独特,但细节处理比较考究,如果坐在这里的是我外孙女,她一定早就和你攀谈起来,你俩年纪差不多,说不定呀你们共同语言多得很呢。”我诧异于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谈起自己外孙女儿时那种赞赏中还带着崇拜的神情,他告诉我,外孙女儿远在杭州工作,不常回家,每次回来都会教他吹埙、和他交流诗词歌赋,他说他很欣慰自己的子孙后辈还能对传统文化如此喜爱,他还说原本今天是和外孙女约好一起来散步的,不巧的是外孙女接到紧急电话回杭州去了,自己只能一个人过来。长者讲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不退居士给我讲过的《一袖云》的故事来,我便把这个美丽的故事讲给长者听。 一袖云,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是明代末年,少林寺方丈无言道公,致信邀请好友南京大理寺卿王世性来嵩山一聚,同登嵩顶看本地风光。不巧的是,道公突然染了风寒,为践行约定,道公陪伴王士性上山,可爬至半山亭,道公无力前行了,便派小童陪他继续爬山。到了山顶,世性见云于腰际间萦绕,深感其美,又为道公和自己的友情所感,于是,他用官服揣了满满一袖云,来到道公面前,展开官袖,云从掌畔朵朵飞出。不退居士把这个故事讲给好友刘珂矣,因此才有了后来的禅意歌曲《一袖云》。 在清风亭歇息片刻,听长者演奏了一段禅曲,我告别长者,继续朝前方走去,行到湖边,两岸垂柳,一路蝉噪,偶有湖风拂来,吹皱如镜的湖面,还颇有些“湖上风来似画图”的味道。行到一株垂柳旁,耳畔正巧遇上一只蝉起势打鸣,我立刻停下脚步,抓住这难得近距离倾听演奏的机会。这一曲大约唱了有40多秒,分四个小节,一共变换了三种曲调,演奏者把音乐家抑扬顿挫,有条不紊的素养体现到了极致。生怕惊扰了这场神圣的演奏,我屏住呼吸,立在路旁,只转动两个眼球,在叶间急切地搜寻它的藏身之处,直到它一曲将歇时,我才在一片树叶背后的细小枝干上寻见它的踪影,不过因为隔得远,我并没有机会见识到它用腹部发声的特异神功。 一饱耳福后,日头也渐渐偏西,我信步湖畔小路,准备打道回府,忽然间想起来:之前听禅,现在听蝉,听禅之后又听蝉,好不意趣!(20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