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走的太快,等一等你的灵魂

不要走的太快,等一等你的灵魂

2017-08-11    11'50''

主播: 李 国

949 1

介绍:
更多内容请你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 李国说诗词 白岩松: 别走太快,等一等你的灵魂 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 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 手串有助于平静吗?我们的内心,与这看似仅仅是装饰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关系?人群中,又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谈论过它? 沉默之中,埋藏着我们怎样的困惑? 这是一个传统的复归,还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是因祈福而产生的下意识行为?还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去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 到达时是上午,而很早就起床的季老,已经在桌前工作了很久,他在做的事情是:修改早已出版的《佛教十五讲》。 他说:“对佛教这个问题,我似乎又明白了一些。” 话题也就从这儿开始,没想到,一发不可收,并持续到整个聊天的结束。 我问:“您信佛吗?” 季老说“如果说信,可能还不到;但我承认对佛教有亲近感,可能我们很多中国人都如此。” 接下来,我好奇的是:快速前行的中国人,现在和将来,拿什么抚慰内心? 有一天,翻阅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书名是《这个世界会好吗》,翻到后记,梁先生的一段话,突然让我心动。 梁老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是啊,从小求学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与物之间的问题吗? 没有学历、知识、工作、钱、房子、车这些物的东西,三十怎敢而立呢? 之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友为人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你又怎能不认真 并辛苦地面对? 随着人生脚步的前行,走着走着,便依稀看见生命终点的那一条线,什么都可以改变,生命是条单行道的局面无法改变。 于是,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踵而来,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是那一个老问题——我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去哪儿呢? 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 我们都需要答案。 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个人的人生要面对这三个问题的挑战?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 而每一个个体,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 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但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的丰富如约而来。 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群体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我们的痛苦与焦虑,社会上的乱像与功利,是不是都与此有关? 而我们除了幸福似乎什么都有,是不是也与此有关? 幸福,成了眼下最大问题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 有人说,我们要守住底线。 但早就没了底线,或者说底线被随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怎么谈如何守住底线?可守的底线在哪里? 一天下午,我和身后的车辆正常地行驶在车道上,突然间,一辆豪华车逆行而来,鸣笛要我们让路。 可是正常行驶的我们无路可躲,于是,感觉被怠慢的那个车主,在车过我们身边时,摇下车窗痛骂一番。 那一瞬间我惊呆了,为这辆逆行而来的车 和这个充满愤怒的人而吃惊。 车主是一位年轻女子,面容姣好,像是有钱也受过良好教育,然而,这一瞬间,愤怒让她的面容有些扭曲。 被指责的同时,我竟然没有一丝的愤怒,倒是有一种巨大的悲凉从心中升起。 因为我和她,不得不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可能成为她。我们都无处闪躲。 其实,说到我们自己,怕也是如此吧。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 钱和权,就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联。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现如今的时代的青春却拥有肉眼可见的艰难。 时代让正青春的人们必须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 可这样的成功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难,像新的三座大山,压得青春年华喘不过气来,甚至连爱情都成了难题。 古人聪明,把很多的提醒早变成文字,放在那儿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简单地 把提醒 放在汉字本身。 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 可是,大家都忙,为利,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然而大家还是都忙,都不知为何显得格外着急,于是,都在抢。 在街上,红绿灯前,时常见到红灯时太多的人抢着穿过去,可到了对面,又停下来,等同伴,原来他也没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抢,这已成为我们太多人的一种习惯。 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别说让生活慢下来,能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人还剩多少? 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后来变成短信、博客,到现在已是微信微博,140个字内要完成表达,沟通与交流都变得一短再短。 对此,一位老人说得好:人生的终点都一样,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故事: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 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呢? 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自己当初为了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