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政事第三之十四“陶公性俭厉”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之十四“陶公性俭厉”

2017-07-17    09'38''

主播: 笑脸哭脸

661 1

介绍: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之 十四     “陶公性俭厉” 原文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注释 陶公:陶侃的敬称。陶侃(239-334),东晋人。官至荆、江两州刺史。 性:性格 鱼梁吏:管理渔业的官吏。 荆州:荆州刺史。 检厉:认真,严肃。 勤:勤勉。 敕:命令。 悉:都。 录:收集。 咸:都,完全。 正会:农历正月初一集会。 值:适逢;正当......的时候。 始:刚刚。 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除:台阶。 犹:仍然。 阶:官度。 桓宣武:即桓温。 伐:讨伐。 装船:修造船只。 发:征发,调集。 取:拿取。 仍:因而,于是。 当足:用坚硬的竹根当作竹嵩的铁足。 超:越级升官。 以:任用。 译文 陶侃性情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的官史时,命令建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 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竹子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箍,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加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