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368)【无为而无不为矣】

《道德经讲义》(368)【无为而无不为矣】

2019-10-21    04'15''

主播: 冯河

133 1

介绍:
《道德经讲义》(368) 清 · 宋龙渊 日损章第四十八(4/5) ● 无为而无不为矣。 此句是承上句而言之也。上句所谓“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此无为之妙,非土石可比,块然而终于无为也。此等无为,乃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之无为;乃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之无为;乃是色中有空、空中有色之无为;乃是有中有无、无中有有之无为。其无为也,不言而信,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不为而成,即是清静自然之道也。此清静自然之道,虽云无为,自然发现昭著,神乎其神,妙乎其妙,则又无为而无不为矣。譬如天不言而四时行,天之无为而无不为也;地不动而万物生,地之无为而无不为也。人能得此无为无不为之理,天地之全德,在我性分之中;万物之造化,具我身心之内;未尝不与天地同其无为,未尝不与天地同其无不为也;则我之无为,未尝不是天地之无为;我之无不为,未尝不是天地之无不为。求之于性,性理完全;问之于心,心德了明;修之于身,身无不修;齐之于家,家无不齐;治之于国,国无不治;平之于天下,天下无不平矣;故曰“无为而无不为“。今之修行人,果能损之又损,向父母未生前,求其实际;从五行不到处,觅其宗根;知无名天地之始,守有名万物之母;则无为之中,自有善应不测之妙;无不为之中,自有感而遂通之机;动中之静,未尝不是无为;静中之动,未尝不是无不为。为到此等天地,则天地之造化,不由于我,更由于谁乎?看经者,请会其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