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螺旋的身心关系:想象二元之外的可能性 | 肖晓&双翅目

88 螺旋的身心关系:想象二元之外的可能性 | 肖晓&双翅目

2021-12-28    62'06''

主播: 跳岛FM

304 4

介绍:
身体和意识能否如蝴蝶蜕蛹一般剥离?你是否也有过一个时刻,怀疑自己是否处于真实世界?从千禧年的《黑客帝国》,到维多利亚时代的《弗兰肯斯坦》,再到古老的印度食人魔故事,人类对身与心的反思源远流长:身体被置换了,“我”还是“我”吗?和科幻作品的绚丽想象平行的,是不断更新的神经科学。身体与意识的关系,让哲学家、科学家、小说家都苦思冥想了几个世纪。本期节目,跳岛的新任主播宝婷请到了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员肖晓和科幻作者双翅目,一起聊了聊这个站在交叉点上的迷人话题。 身体是灵魂的容器吗?科学家如何看待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在最近几年的科幻小说中又有了怎样的变式?神经科学的最新发现会对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造成什么冲击?科幻作品中通过脑机接口或精神药物实现的完美虚拟世界,在未来有实现的希望吗?在未知领域的黑暗舞厅中,思考为我们打下了一束光,旋转起步,感受身与心的多重颤动。 【本期嘉宾】 肖晓,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双翅目,科幻作者,哲学从业者。 【本期主持】 宝婷,《不可理论》播客主理人,自由作者。(豆瓣和微博ID:tifanie) 【时间轴】 03:16 从“缸中之脑”说起:科学家如何看待哲学上的身心二元论? 07:55 19世纪以来,随着对自我意识的认识不断深入,科幻作品的设定也在层层升级 18:03 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大脑编码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超乎你想象 29:48 精神药物、脑机接口、增强现实……:《黑客帝国》里那种难辨真假的完美虚拟世界有可能实现吗? 35:14 最好的文学作品,几乎都是创伤性的叙事 41:41 关于“自我”,哲学家、心理学家与小说家都有各自的理解 47:02 在对照与参考、吸收与创造中,理解流动的自我和流动的世界 【节目中提到的人物和作品】 - 神经科学科普作品:《惊人的假说》,作者是发现了DNA的英国物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笛卡尔的错误》,作者达马西奥是当今神经生物学领域的泰斗;《读心的机器》,关于fMRI技术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科普作品;《错把妻子当帽子》,著名“神经文学家”奥利弗·萨克斯医生的作品,讲述了24个神经失序患者的神奇遭遇 - 讨论身体与意识关系的文艺作品: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莫罗博士岛》| 汤姆·麦卡锡《记忆残留》| 莱姆《未来学大会》| 《攻壳机动队》| 韩松“医院三部曲”|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电影《湮灭》 - 关于身体与意识的假说和概念:“缸中之脑”,希拉里·普特南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阐述的假想;“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在其1637年著作《谈谈方法》第四部分中提出的哲学方法;具身性(embodiment),来源自哲学家梅洛庞蒂的概念,指人类认知的诸多特征都在诸多方面为人类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身体组织”所塑造,而不是某种与身体绝缘的笛卡尔式的精神实体的衍生物。 【本期推荐作品】 双翅目推荐 《神们自己》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著 崔正男 译 这本书处理的是多重自我的问题,但不是精神分裂,而是多少参考了西方三位一体的逻辑。如果想从科幻的角度理解不同的自我之间的交流,这本书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肖晓推荐 《你一生的故事》 [美] 特德·姜 著 李克勤 译 学会一种特殊的语言之后,思维状态改变了,可以看到未来,能在同一个瞬间知道因果,这时人的自由意志还能不能完成选择?当你已经知道结果的时候,自我意识还重不重要? 宝婷推荐 《盲视》 [加] 彼得·沃茨 著 胡纾 译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经过身体的改造,靠机器计算的方式去理解人的情感,其他的角色也都各自有特异功能,比如一个大脑分为四个区域、分别对应四种人格的语言学家,脑洞开得非常大。 《爱妻》董启章 著 亚里士多德说“友人”就是栖居于两个身体的同一个灵魂,而这本书讨论的是何谓真正的爱人。假设真正相爱的两个灵魂彼此之间可以没有任何距离,会发生什么?基于这样的假定,就有了这个故事。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节目编辑】何润哲 黄鱼 【后期制作】AURA.pote 【音乐】 片头 上海复兴方案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上海复兴方案 - Spring in a Small Town 【视觉设计】孙晓曦 王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