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旅

文学之旅

2022-05-16    30'19''

主播: 凯院TV

344 5

介绍:
一、文苑漫步 随着文学历史的发展,文学领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散文则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在综合性辞书《辞海》中:“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通俗来说,散文便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与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在变化着,在先秦时期,散文指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我国古代作品《论语》,而历史散文则是以历史题材为主,如《左传》,之后随着文学的发展,西汉时期出现了传记散文,作家司马迁的作品《史记》,更是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文学史开始出现了记、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时期,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皆被统称为文学散文。到了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被分为序跋、书说、赠序等十三种类型。 随着文学多样化发展,在近现代散文中,散文便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等并称的文学样式。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家的观点与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散文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根据内容散文又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及哲理散文。 叙事散文又称作记叙散文,文章内容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要求完整,但要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同时根据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若是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则被称为记事散文,若是以人物为中心,则是写人散文。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着重表现作家的思想感受,抒发思想感情。抒情散文有着对具体事物的记叙与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它所要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与思想感情。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而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与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给读者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与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也让读者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积淀。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它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优秀的作家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这便是哲理散文。 众所周知,散文与众不同的特点便是“形散神聚”,“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也可以发表议论。“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而言,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主题。散文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与主题的需要,散文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等,也可以像诗歌那样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创设艺术意境。 除此之外,散文的意境深邃,在散文的文章中,注重表现作家的生活感受,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作家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份份感人肺腑的情怀。 二、文海拾贝 品读一篇优秀的散文,犹如身处四月的阳光下,新生的柳枝在微风里轻拂,两个同样苦闷或者烦恼的人,犹如老朋友一样席地而坐,无所不谈,一直到太阳把你晒透了,你从内而外泛着暖意,然后你要回家吃饭了,你们互相拉扯着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互道一声“再见”,微笑着回归自己的生活。那么,我们将带领大家了解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走进他的散文世界,品读朱先生笔下的魅力。 朱自清于1898年出生在江苏,原名叫朱自华,之后才改名为朱自清,字佩弦,号实秋。朱自清的家庭富裕,从小便被家人送到私塾就读,在家庭与环境的影响下,他继承了父辈的家学渊源,而江南古镇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朱自清平易的性情与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这些都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他后来的诗歌与散文创作中。 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这使他有更多机会接受新文艺思潮的影响,也推动他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大学毕业后,朱自清先后在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可最终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任教。每到夜晚,朱自清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好友俞平伯的信中写道:“我想将这种心绪写成一首诗,名曰《匆匆》。”于是,一篇早期广为流传的散文诗就这样诞生了。 提及朱自清,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习了他的很多作品,讲述父子情的《背影》,借景咏志的《荷塘月色》,以及感慨时间易逝的《匆匆》。朱自清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发表真实的议论,然而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来说是比较狭窄,他所描绘的大多为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但正如作家赵景深说的那般:“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的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在朱自清的散文作品里,他所描绘的大多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在这些普通的人与平凡的事情中,流露着他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悟。作为儿子,在散文《背影》背后,是朱自清与父亲关系的重重隔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散文《背影》里的这段文字,让很多读者潸然泪下,然而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赫然写着“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朱自清的父亲推崇“封建大家长式”的教育,从小就对朱自清严格管教,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于是父子关系慢慢有了隔阂,同时因为父亲的疏忽丢了官职,导致家庭陷入困顿,甚至父亲经常无端为难朱自清的妻子,于是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越加生疏。最后父亲私自领取了朱自清的薪水,最终朱自清失望至极,带上妻儿愤然离开,彻底与父亲失去联系。 直到父亲给朱自清写信,说:“今日举箸提笔,多有不便,唯膀子疼痛厉害,大约大去之期不远已。”朱自清不禁泪流满面,于是写下散文《背影》。年逾六十的朱鸿钧从报纸上看到这篇散文,当即老泪纵横,伏案痛哭,至此父子之间冰释前嫌。 作为丈夫,散文《给亡妇》背后,是朱自清中年与妻子阴阳两隔的伤痛。朱自清的一生有关两段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武钟谦,在两人相伴十二年之后,因为疾病撒手人寰。在散文《给亡妇》里,朱自清细致地记录了两人相处的日常,盛赞妻子作为母亲、妻子美德的同时,中年丧妻,痛失所爱的苍凉之意也萦绕笔端。 读朱自清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读“朱自清”的意义也在于此,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年人的崩溃与苦痛,也能看到他的自省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读者还能读到一个文人朱自清,他的散文被称为“白话美文的典范”,“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他凭借朴实的散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上一期: 音乐城堡之新歌速递
下一期: 职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