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兄妹对联故事

苏轼兄妹对联故事

2015-12-09    14'20''

主播: ~雪枭~

133 3

介绍:
传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从小习读诗文,精通经理,是个有才识的女辈。小妹十六岁时,上门说亲的人很多,小妹因为自己年纪还轻,不准备过早结婚,力争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因此对前来说亲的人非常讨嫌,但又不能贸然失礼。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要求所有求婚者答三道题,答对了,就嫁给他。   苏小妹以才择夫婿,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   [编辑本段]   故事一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凹下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象。 苏氏兄妹对联故事1-3(诗歌意境的引入)(2007-01-29 21:10:56) 转载▼ 分类: 诗歌鉴赏 苏氏兄妹对联故事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他少年得志,不免有些飘飘然。曾书一联贴于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正当他洋洋得意时,被路经此地的某翁难住,顿时满面通红,羞愧万分,忙施礼认错,并立即将原联上下句前各加两字变作: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在杭州做了三年知府,政绩显著,奉旨回京供职。恰逢辽邦所派使臣出句要宋人答对,上联是:三光日月星 ;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还是苏轼有办法,巧妙对上:四诗风雅颂。 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 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苏氏兄妹对联故事2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 , 淡月 梅花。 看是四字联,中间却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作“腰”,成为五言联句。苏轼文思最快,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黄庭坚接对: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小妹则填:轻风扶细柳 , 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小妹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苏氏兄妹对联故事3 苏轼朋友甚多,其中有个诗僧佛印。这人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生一计,故意说: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便说:谁不知下句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话音刚落,苏轼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出一道吃吧” 一次,苏轼与弟苏辙去见佛印。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 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轼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 苏辙听了,对兄长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就是——何水能如河水清 佛印与苏轼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好在对仗更加工稳。不过,出对句都有些偏执。 苏轼兄妹对联故事4 苏轼曾两次到杭州任地方官,浚湖筑堤,颇有政绩。他写过不少盛赞西湖的诗篇,其中一首这样写道:“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相传苏轼与其父苏洵及小妹,就有过一次:“深浅随所得”的撰联比赛。这日,他们来到五云山之西的的云栖。此地因五彩云霞飞集停伫而名,向以清凉幽静、花香醉人著称。“云栖竹径”为西湖十八景之一。苏洵见此美景,要大家各作一联,并限定收尾之字为“冷”和“香”。 苏轼思维敏捷,当下说道: 拂石生来夜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苏小妹也不甘示弱,说 :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苏洵听了,连连摇头说:句子都还不错,就是与此间景致离得太远了些。你们听我的—— 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苏轼和小妹不得不叹服,直夸此联是神来之笔。 苏氏兄妹对联故事5 相传,苏轼有次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阿兄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 “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 “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風”,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听了,又气又羞,要不是有客人来,真想过去捶阿兄几拳。 苏小妹才貌双全,登门求婚者络绎不绝,后来决定以文招亲。有一朝官之子送来一篇文章,小妹阅后,嗤之以鼻,不客气地批了两句话:笔下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轼看了,觉得小妹太尖刻,故意在上下句后各加一字,变作:笔下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那公子见后信以为真,兴冲冲前来面试,结果被小妹问得张口结舌,狼狈不堪,只好悻悻而去。
上一期: 成吉思汗
下一期: 想你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