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 秋归深处》作者:李林 朗读:莹丽亿番洛瓦

《夜晚 秋归深处》作者:李林 朗读:莹丽亿番洛瓦

2023-11-22    11'35''

主播: 莹丽亿番洛瓦

235 3

介绍:
窗前的桂花已经凋零,昨夜的一场小雨陡增了几丝寒意,蓦然间,让人感觉秋已归深处。有人说,离开了职位你什么都不是。但对于刚退居二线岗位的我而言,却有一份归去,也没风雨也没晴的悠然。 曾经,时时告诫自己,我应该属于学校或某一个岗位,我不属于自己。现时回首,在学校工作的经历以及在局机关工作的这九年里,有不悦、更有收获——也算是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无愧父辈长者的期望。 前段时间,面对繁杂的事务,心绪稍有点焦躁,几回回真想对窗吟唱“何日归家洗客袍”?而今,我终于得偿所愿,更多地属于我自己了,似“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心中有一种莫名的轻松和快感。 有位诗人说:“谁的脚步都不会因为时光的温柔和旅途的坎坷而停留,谁的血液都会与岁月一起流淌……”我总觉得人生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时间的浪费,世间最好的记录是岁月和时光。 我家的小屋里,最古老的物件还是三十三年前我结婚时置办的小方桌和小板凳,三次搬家都舍不得丢掉。前两年我有意添置了几把厚实的老船木的椅子,父亲调侃说这些椅子我们几代人也坐不坏。潜意识中,我希望它们能熏染岁月的沉香,见证我生命的时光而非一时的光华。 我书桌上有一本很破旧的《古文观止》,扉页上写着“1986年12月购于上饶地区新华书店”的字样。我读书习惯于留下自己的笔迹,而且常常备注时间。古人云:“非借书不能读也。”于我,则是“非己书不能深读”。 平时在家,我养成了买菜做饭的习惯。总觉得小集市上的蔬菜更为新鲜,为此,我经常光顾农贸市场,一来二去,便有了几个熟悉的摊主,有的还是夫妻搭档。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张罗,为生活而奔忙,且长年吃不上热乎的饭菜。但每次看到他们脸上的表情却总是那样乐观而坚定。由于服务热情、价格公道,日复一日他们的小生意也算红红火火。在别人眼里也许他们地位卑微,但在人品与行为上他们却活得干干净净——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以站立的生命诠释了那份应有的尊严。 我还认识了一位汽车修里铺的小伙,他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写的古体诗文却让我仰视。闲聊时,问他:“如何得来?”他回答说:“仅喜欢而已。” 最近几天傍晚,步行至东湖边小树林旁,总能遇见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子坐在三轮车上练习吹萨克斯,虽然曲调有些断断续续,但交谈之中觉得他性情诚实且有几份洒脱,平凡之中而不忘自己的情趣和雅好。心有所向,粲然若花……他们似是草根一族,而在我心中却是精神的贵族。 “最美月光笼罩着的,总是荒芜的山谷。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人的自信,安安静静。”现在看来,这句话不无道理。有人说,一个优秀的社会不能只有购买力或高级的物品,更应有更多平凡大众的良好品质。我想,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这样平凡的高贵。 我们都是平凡人,常常因为网购了一件满意的“宝贝”而充满期待,也因为完成了一篇自己心怡的文稿而兴奋不已。虽然总避免不了生活的琐碎与无聊寂寞的情绪,生活可以普通简单,但精神的火花不可以熄灭。我以为 工作生活中不能只有物质的报酬和名利。 记得朱光潜说过:“把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应着眼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我更认为,任何工作都可以成为生命修炼的道场——物我同一,有大师才有臻品。 父亲常对我说,我们家祖上好几代都没有拿国家工资的。我,也算“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理当努力工作,倍加珍惜。工作中我坚信每个岗位在自己的范围内都可以有所作为,这是工作的态度也是生命的态度。 生活中,迷茫时我告诫自己,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清楚自己的效能和局限。现实中谁都难以控制永不满足的追逐,你我都习惯于用自己的尺码衡量别人。谁都不愿为了别人的斧孔,来削凿自己的木柄。我们每个人都在认识自我的路上,可能一生都不见得能抵达。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 小区外有一家临街小服装店,门牌为“渡己”。想必取自于佛教中有“渡己、渡人、渡心”。我猜想店主的寓意应是“用心生活、以服饰改变和体现自己。”人间百态,归源于心。渡己还在于渡心,命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平静与坦然才能让每一个体挣脱束缚心灵的羁绊,在自己缺陷投下的阴影中,还能恬静而幸福地漫步。 秋天晴朗的夜晚温凉悄然,明月清辉下“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我几次独步于东湖岸道,清凉的湖风吹拂我没有头发的脑袋,探问我的心神。我想,在东湖的柔波里,我只似一条水草,随水波荡漾。我享受着这宁静的夜色,心中不由想起陆游的诗句:“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予。” 前一段,觉得天气有点反常。深秋的午后,太阳光下又适合穿着夏天的单衣。我本性不合于俗,就让我换上以前的衣服,向拥挤而喧闹人群挥挥手,再不用为“走马兰台类转蓬”而焦躁烦恼,真好! 我知道,我与周遭,不过都在时光的流浪途中。但闲暇时偶尔有点文字,让慵懒的日常也变得有点意味,让迷茫的情思有所寄托。岁月悠悠,生活中“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心怀诗意,虽永不抵达!就算做一个“堂吉诃德”,尽管可笑,依然坚持。 一场秋雨刚走过了深秋的长夜,清晨还飘洒在了我的窗沿上,一阵清爽的气息随之而至。远眺东湖,风波荡漾起了朦胧的迷雾,于是,在我脑海深处,也泛起了一竿风月、一蓑烟雨…